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礼记·礼运》是这样描述远古社会的状况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该书又对夏朝建立后的社会情况作了如下描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材料二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载,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富,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的。“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描述了哪一时期的哪一制度?
(2)“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反映了夏朝建立后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3)依据材料二简要说明我国民间重修“家谱”渊于西周哪一制度?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方面有何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1870年以后,“新帝国主义”使地球的很大一部分成为欧洲少数强国的附属物。殖民地可以作为数量日渐增多的制成品的市场;从获取殖民地的不断增长的欲望中,可以看出新帝国主义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密切联系……按照历史的观点,新帝国主义无疑将被看做是世界的一大进步,正如工业革命是欧洲人的一大进步一样……当欧洲的资本和技术与不发达地区的原料和劳动力相结合,首次导致一个完整的世界经济时,世界生产率无法估量地提高了。
——《世界通史》
请回答下列问题:
评析材料中有关“新帝国主义”的观点。(要求:围绕着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1895—1913年“民主”“共和”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频繁出现。
——《真假共和——1912中国宪政实验的台前幕后》
材料二: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2005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895-1913年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重大政治事件有哪些?分析近代中国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失败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说出毛泽东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并简单说明我国是如何实现毛泽东所说的两个步骤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
世界历史是一部大国崛起和衰落交替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二 1648年的荷兰:已达到了商业繁荣的顶点。……17世纪末期,荷兰发展的速度慢了下来,逐渐失去了左右世界的霸权。
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自豪的英国人曾经以“日不落帝国”来形容自己的国家。……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使英格兰变得强大的是下述事实:从伊丽莎白时代开始,各方面已经就重商的必要性达成一致。把国王送上断头台的同一个国会,同时在忙于分配海外贸易的职位,仿佛任何事情也没有发生。查理一世的鲜血还在流淌着,这个国会却通过了《航海法》。”
——摘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 1941年2月17日,美国《生活》杂志发行人亨利·卢斯在《生活》上发表题为“美国世纪”的社论。他说,“美国世纪”必须坚决信奉伟大的美国理想,现在我们已成为把这种理想传遍世界的力量的源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世纪”说更加成了美国官方和许多人的信条,尽管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国力开始相对下降,这种“美国世纪”说却始终没有止息。
——张宏毅《如何评价20世纪世界史?》
(1)近代以来世界历史上影响“人心改变”的主要历史事件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英国战胜荷兰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二战后初期“美国世纪”是怎样形成的。
(4)结合材料一的观点,用史实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是如何崛起的。
文明的交流贯穿了人类历史,对人类文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从约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固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迭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相形之下,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他们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请用史实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
(2)请列举“他们(西方)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并说明“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
(3)请以反对材料二观点的立场,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明如何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作用于中国文明。
(4)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导致中国近代“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的最主要因素?谈谈你的启示。
2013年6月,香港拍卖行举行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的专场拍卖,最后以2.7亿港元成交,创造宋代瓷器新的世界拍卖纪录。精美的瓷器,展示了宋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辉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莅庶务。故三省、六曹(部)、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准许)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
──(元)脱脱等《宋史》
材料二 (一)景德窑: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
(二)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
──(清)蓝浦撰、郑廷桂补辑《景德镇陶录》
材料三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版,……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熔化)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磨刀石)。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四宋代同前代唐代一样,一些重要手工业多为国家掌握和垄断,官府手工业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官府手工业的生产目的,决定了它在生产上不计工本,不惜浪费,导致若干先进工艺与极低的劳动生产率长期并存,不利于手工业的发展......
──摘自《比较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最突出特点及目的。
(2)根据材料二(一),说明宋代景德窑名扬天下的原因。根据材料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景德镇瓷器发展的概况。
(3)根据材料三,分析毕昇活字印刷技术有哪些优点?活字印刷术外传到欧洲,对其带来的政治影响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对宋王朝君主专制政体的作用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