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敏求《长安志》说:“(长安城)棋布栉比,街衢绳直,自古帝京未之有也。”也有人感慨长安城是“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这一现象反映出唐都长安( )
A.城市布局整齐 | B.城市规模过大 |
C.城市功能单一 | D.经济政策抑商 |
下列关于孔子“仁”“礼”“中庸”关系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礼是立国立身的基础 |
B.仁礼结合,礼体现仁的精神,仁有礼的约束 |
C.无仁则无礼,无礼则无仁 |
D.中庸是协调仁礼关系的恰当方法 |
《礼记》说:周公“制礼作乐”。关于“礼”和“乐”说法错误的是
A.“礼”的建设,形成了西周文化的主框架 |
B.“礼”有尊崇上天和先祖的内容 |
C.“乐”以其艺术美使得讲究等级规范、形式森严的“礼”具有了征服人心的感染力 |
D.“礼”和“乐”的使用,适用于当时的整个社会阶层 |
“闽之海外有台湾……初为颜思齐问津,继为荷兰人窃据……(后)归于圣代,入版图而输赋税。”这里的“圣代”是指
A.汉朝 | B.唐朝 | C.元朝 | D.清朝 |
“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古往今来人们已经作出各种思考,其中唐太宗的回答是;
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 B.考古以证今,规时而达用 |
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 | D.鉴前世兴衰,考当今得失 |
(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朝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止。”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唐朝的赋税比隋朝重 | B.唐朝的赋税是隋朝的十分之一 |
C.唐朝农民的负担依然很重 | D.唐太宗晚年时已经沦为暴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