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编撰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
| 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 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 |
| C.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 | D.批评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 |
法国作家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机勃勃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 | B.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保护作用 |
| C.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 D.社会环境决定科技作用的发挥 |
在某班的一堂关于启蒙运动的综合探究课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的观点:
①启蒙思想用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②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③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等主张,实质上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④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宗教思想体系,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③④ |
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那么在古代中国,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普通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呢?
| A.西周 | B.秦朝 | C.汉代 | D.唐代 |
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
| 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 B.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 |
| C.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 | D.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 |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妇女们应该在家中劳动,永远不要到需要讲话的公共集会上去……难道世界上还有比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的母亲更感人,更让人尊敬的吗?这表是卢梭反对妇女
| A.拥有教育权 | B.获得劳动权 | C.争取人身自由权 | D.享有政治参与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