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者认为:辛亥革命还只是在微弱的共和思想光环下的王朝更替。关键不在于辛亥革命采取的理论体系,而是应该重新估价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发展速度。根据现在的研究,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的前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以及国民的识字率都高于中国。该观点强调的是( )
A.三民主义思想存在缺陷 | B.辛亥革命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高 |
C.革命实际没有推动社会重大进步 | D.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封建制度 |
上海的外滩、青岛的八大关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至今仍保存大量的西洋式建筑.这种现象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A.洋务运动全面开展 | B.中西方化交流广泛 |
C.中国步入半殖民地社会 | D.上海、青岛是著名的对外窗口 |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
有学者认为:“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这位学者所说的“它”是指()
A.戊戌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解放战争 |
日本倒幕派领袖久玄端曾说过:“英法之所以未能随心所欲地对皇国大动干戈,就是因为中国的太平军声威雷震所致,万一的万一,太平军屈服于英法,英法必将入寇我国。”这表明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
A.把反对西方列强入侵作为主要斗争内容 |
B.牵制了西方列强对日本倒幕运动的干涉 |
C.促使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日本 |
D.与日本共同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