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漠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下题。
时间 |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强沙尘暴次数 |
5 |
8 |
13 |
14 |
23 |
土地沙漠化速度 (平方千米/年) |
1 560 |
2 100 |
2 460 |
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漠化速度在不断的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
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
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漠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措施是 (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
C.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 |
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
读“区位因素构成示意图”,完成16-18题。若a、b、c分别代表农业区位因素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科技因素,则图示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 B.乳畜业 |
C.季风水田农业 | D.大牧场放牧业 |
若a、b、c分别代表工业区位因素中的原料、能源和市场,则图示工业部门是
A.炼铝工业 | B.制糖工业 |
C.航天工业 | D.服装加工业 |
若该图表示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区位因素构成,则a代表的是
A.市场 | B.交通 | C.教育水平 | D.环境状况 |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图中黑圆圈代表城市等级)”,回答14-15题。关于图示过程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为生物提供了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增加 |
B.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水资源质量下降 |
C.城市工业废渣有利于改善城市土地质量 |
D.出现“热岛”现象,不利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
一些特大城市在距母城较远的交通干线上建卫星城,是为了
①疏散城区过密人口②加强城市经济实力
③疏散城区过密工业 ④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市、黄冈市、鄂州市、黄石市、咸宁市、孝感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九个城市)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读图,回答12~13题。该城市圈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A.黄冈 | B.红安 | C.武汉 | D.大冶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城市圈中,武汉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 B.与鄂州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范围小 |
C.与麻城市相比,红安县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 D.与大冶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
有关德国城市及城市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特大城市,中小城市较少 |
B.中小城市非凡发达,并且分散在全国各地 |
C.城市分布比较集中 |
D.约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人口分布比较均匀 |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9-10题。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②阶段I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③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④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0.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①原料导向型产业 ②技术导向型产业
③动力导向型型产业 ④现代服务业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