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我国黑龙江省地区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变化状况。读图回答下题。
图示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最可能导致 ( )。
| A.干旱、洪涝频率增加 |
| B.土地石漠化加剧 |
| C.年降水量逐年增加 |
|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
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
| A.扩大商品粮基地建设 | B.推广基塘农业模式 |
| C.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 | D.有计划地退耕还沼 |
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的老龄化 |
| B.婚姻家庭 |
| C.经济因素 |
| D.政治因素 |
图中甲~丁不同年龄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 A.甲、丙 |
| B.甲、乙 |
| C.乙、丙 |
| D.乙、丁 |
图为“新中国人口自然变动图”,据此完成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年份出现在:
| A.1950~1955年间 |
| B.1955~1960年间 |
| C.1960~1965年间 |
| D.1970~1975年间 |
根据图中曲线延伸的变化,未来10—20年内将会出现:
| A.人口总量稳定 | B.人口老龄化加速 |
| C.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5‰ |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
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读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3题。
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
| A.夏季 | B.春末 | C.冬季 | D.初秋 |
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
|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
| 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
| 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
| 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
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要()
| A.半年 | B.一年半 | C.二年半 | D.三年半 |
图中所示为世界某国局部示意图,回答3题。
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国地势特点大致西高东低 |
| B.该国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
| C.该国是世界主要粮食进口国 |
| D.该国南临大西洋 |
该国大范围种植葡萄的地点分别在()
|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影响城市②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 A.位于山地附近,水资源丰富 |
| B.地形平坦,农业发达 |
| C.海港优良,航运便利 |
| D.矿物能源丰富,工业发达 |
读两国轮廓图,回答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乙国相比,甲国上升气流更强 |
| B.甲、乙两国分别位于非洲和欧洲 |
| C.乙国濒临比斯开湾 |
| D.甲国位于西半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