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 A.土壤、水源 | B.光热、降水 |
| C.风向、地势 | D.地形、河流 |
近年,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甲、乙两地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 A.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 |
| B.沙尘暴、洪涝灾害 |
| C.酸雨、土地盐碱化 |
| D.洪涝灾害、土地盐碱化 |
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是( )
| A.花岗岩 | B.页岩 | C.石灰岩 | D.大理岩 |
根据地震波的传播,当陆地上发生地震时,在震中的人们会感到()
|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
| C.只左右摇晃 | D.只上下颠簸 |
从冬至日到夏至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 |
| B.赤道以北的地区白昼越来越长 |
| C.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越来越慢 |
| D.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
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直射点在④处时,应是6月22日前后 |
| B.直射点从①处移到⑤处,需要l恒星年 |
| C.直射点位于①或⑤处时,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 |
| D.直射点从②处移到④处期间,我国各地白昼逐渐增长 |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题:
| 甲地 |
乙地 |
丙地 |
丁地 |
|
| 白昼时间 |
5小时30分 |
9小时09分 |
12小时 |
113小时56分 |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 A.甲乙丙丁 | B.甲乙丁丙 | C.丙丁乙甲 | D.丁丙乙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