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狗的皮毛着色由位于不同对的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共有四种表现型,黑色(A_B_ )、褐色(aaB_)、红色(A_bb)和黄色(aabb)。下图是小黄狗的一个系谱,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Ⅰ2的基因型是AaBb
B.欲使Ⅲ1产下褐色的小狗,应让其与表现型为黑色或褐色的雄狗杂交
C.如果Ⅲ2与Ⅲ6杂交,产下的小狗是红毛雄性的概率是
D.有一只雄狗表现出与双亲及群体中其他个体都不相同的新性状,该性状由核内显性基因D控制,那么该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
初级精母细胞变成次级精母细胞时()
A.染色体数目减半,DNA分子数目减半 |
B.染色体数目减半,DNA分子数目加倍 |
C.染色体数目不变,DNA分子数目加倍 |
D.染色体数目不变,DNA分子数目减半 |
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设控制眼色的基因为A、a,控制翅长的基因为B、b。亲本的基因型是( )
A.AaXBXb、AaXBY B.BbXAXa、BbXAY
C.AaBb、AaBb D.AABb、AaBB
某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F,其基因频率在种群中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
A.该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因为环境改变使之产生了定向变异 |
B.F基因决定的性状在生存斗争中占有优势 |
C.FF的幼体存活率一定高于杂合子 |
D.该种群中F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变化表示新物种的产生 |
有关“生物进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变化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
B.自然选择的作用是选择留下种群中的有利基因 |
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
现有小麦种质资源包括:①高产、感病;②低产、抗病;③高产、晚熟等品种。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3类品种: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下述育种方法不可行的是
A.利用①、②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a |
B.对品种③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筛选获得b |
C.a、b和c的培育均可采用诱变育种方法 |
D.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③中获得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