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对《复活》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涅赫柳多夫来到彼得堡全力为马斯洛娃上诉。他十分反感贵族社会,没有住在姨妈家,而在旅店租了一间套房。参政院审理马斯洛娃的案子,参政官以上诉理由不充分而驳回上诉。 |
B.涅赫柳多夫认为土地私有制是不合理的,必须把土地交给农民。他首先把继承的母亲的田庄土地贱价出租给农民,后来看见农民苦难的生活,又放弃姑妈家的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给农民,只要求农民拿出一些钱用于公共事业,但农民并不十分满意。 |
C.马斯洛娃三岁时,母亲病死了,外婆无力抚养她,涅赫柳多夫的两个姑姑便收养她,取名卡秋莎。妹妹索菲娅是她的教母,收养她为养女,姐姐玛丽娅让她成为侍女。卡秋莎过着一半养女,一半侍女的生活。 |
D.“难怪你忽然对两位姑妈恋恋不舍,在她们家住了一个礼拜。”申包克看到卡秋莎,对涅赫柳多夫说。“我要是处在你的地位,也不肯走了。真迷人!” |
涅赫柳多夫以为申包克猜到他同马斯洛娃的关系,这使他的虚荣心得到满足。
E.马斯洛娃在监狱见到第一次来探监的涅赫柳多夫,把他当作风月场上的男人,向他要钱,之后又几次向他要钱。后来是因为他为她和其他犯人奔走呼告而感动她,使她重新爱上她。但最后为了不拖累涅赫柳多夫,她还是决定和西蒙松结婚。
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站在政治的立场,我们曾批评过孟子的义利之辨,。
①他把一个属于道德的原则,予以扩广越位地运用了
②义利之辨不仅是保住人格的一道防线
③那是因为
④站在道德的立场
⑤且是知识分子和非知识分子之间辨识的一个标准
A.④①③②⑤ | B.③②⑤④① | C.③①④②⑤ | D.④②⑤③①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只有把政府增加的教育投入更多地向基础薄弱地区倾斜,保障绝大多数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权利,就能杜绝和减少盲目择校的现象。 |
B.春节期间,虽然相关部门强化了监管力度,但还是有多家商场被曝光缺斤短两、鱼目混珠、借机涨价等不法行为。 |
C.从根本上说,科技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主要原因是劳动者的高素质和大量优秀人才的培养决定的。 |
D.当代大众文化以其消遣娱乐作用满足了人的感性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理性的压抑,因此具有某种历史的合理性。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众人的啧啧称赞,他谦逊地表示:“除了舞文弄墨,别无长物了。” |
B.针对在台湾高调行善引发的争议,陈光标坦然表示:之所以高调,只是希望能抛砖引玉,激发更多的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 |
C.近日有评论指出,特权阶层上下其手,已经严重危害到高考招生的公信度,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
D.对教育问题的长期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不同观点的广泛涉猎和兼收并蓄,使得他能够高屋建瓴,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校级篮球联赛中,两支球队原定于月底进行比赛,因场地问题无法按时进行,最终这场比赛无疾而终。 |
B.一时间,许多国人把健康类的图书中的某些观点视为金科玉律,大有不按照此法去做就有被健康抛弃的危险。 |
C.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规范旅游培训市场势在必行,行业龙头企业主抓社会培训工作责无旁贷。 |
D.当今一些人或唯物质利益马首是瞻,或把实用主义奉为准则,或以及时行乐为目标,丧失了人生应有的境界。 |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绘画,是画给人看的,通常被称作视觉艺术。。这种
凭借视觉而引起它种感觉的现象,我们称之为联觉,也有人叫做通感。
①于是,一艺而兼众妙,仅仅作用于人们眼睛的绘画,却似乎占据了人们的全部感官
②通过画家的写形绘色,人们仿佛可以听到鸟鸣蛙唱、流水叮咚;似乎可以嗅到花香阵阵、芳草袭人
③给欣赏者呈现了一个完整鲜明而可感的艺术境界
④也好像能够触摸到石坚雪寒、山温水软
⑤然而优秀的作品并不停留于观者的视觉
A.②④③⑤① | B.⑤①②④③ | C.②④⑤①③ | D.⑤②④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