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小组为测定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
方案Ⅰ.甲组同学用沉淀分析法,按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流程进行实验:[已知Ba(HCO3)2可溶于水]

(1)实验时,过滤操作中,除了玻璃棒、漏斗外,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             
(2)洗涤沉淀B的操作是                                                   
(3)若实验中测得样品质量为m g,沉淀质量为n g,则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方案Ⅱ.乙组同学的主要实验流程图如下:

按如下左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4)该实验中装置B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液漏斗中          (填“能”或“不能”)用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
(5)在C中装碱石灰来吸收净化后的气体。
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越大,则实验中干燥管C在充分吸收气体前后的质量差____________________。(填“越大”、“越小”或“不变化”)
②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同学认为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在反应前后都要通入N2(如上右图),反应后通入
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HNO3的氧化性,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盛有新制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2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再滴入几滴浓HNO3,溶液的颜色变红,但是将红色溶液放置一会儿则发现溶液由红色快速变为蓝色,并产生红棕色气体,这一奇特现象激起了同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对此现象设计了探究性实验。
⑴甲同学认为是溶液中的Fe2+的干扰造成的,大家经过理性分析,认为可以排除Fe2+的干扰,理由是
⑵乙同学认为红色消失,说明Fe(SCN)3被破坏,红棕色NO2说明了某些离子与HNO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推测可能是KSCN与HNO3作用。KSCN溶液是一种无色液体,根据C、S、N的原子结构和共价键的相关知识推测SCN-的结构式为
⑶根据乙同学的观点,设计了实验方案1,往浓HNO3中逐滴加入KSCN溶液,实验开始时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溶液慢慢变红色至深红色,突然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红棕色气体,而溶液红色消失变为浅绿色,溶液温度升高;继续滴入KSCN,溶液变为浅蓝色,最后变成无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过量的Ba(OH)2溶液,产生浑浊,并剩余一种非极性气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写出向浓HNO3中滴入KSCN的离子方程式

⑷丙同学认为SCN-的性质还可进一步探究,设计了方案2,向Fe(SCN)3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氯水、溴水,溶液的红色均消失变为黄色,而加入碘水时溶液的颜色基本不变。丙同学的设计意图是__
⑸通过本次探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用SCN-间接检验Fe2+时应注意;b、与SCN-反应使溶液变红的是Fe3+。(填“一定”或“不一定”)

(I) 下图甲和乙是某学校王老师制备NH3 并进行性质实验时的改进装置。按图甲把仪器安装好,称取2g固体氯化铵装入试管底部,再快速称取2g氢氧化钠覆盖在氯化铵上方;立即用带有滴管的塞子塞紧(滴管预先吸入约2mL 浓氨水);烧杯内盛滴有酚酞试液的水:把浓氨水滴入试管里,可立即观察到试管内发生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

将上述中收满NH3 的圆底烧瓶取下,改装成图乙所示的装置,胶头滴管内事先预吸入2mLH2O ,此时小气球系在玻璃棒上呈自然松驰状态;将滴管内的水慢慢滴入烧瓶中,轻轻晃动烧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便可以验证NH3的某个性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中学化学教材中是用与制O2相同的制备装置来加热制取NH3的,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某同学关于王老师能用图甲制取NH3的原因分析,有道理的是__________。
①在NH3 · H2O 中有平衡使平衡向左移动
②在NH3· H2O 中有平衡使平衡向左移动
③Na0H 溶于水时放热,使体系的温度升高,NH3的溶解度减小
④NH4Cl与NaOH 在此情况下可反应生成NH3
⑤NH4Cl 会分解释放出NH3
(3)图甲中的NH4Cl 与NaOH 固体混合物能否用CaO 固体代替(填”能”与”不能”)
(4)如何判断图甲中烧瓶己收满NH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乙中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它说明了NH3


(Ⅱ)如上图所示:在B槽中装有500 mL水,容积为a mL的试管A充满了NO2和NO的混合气体(标准状况),将试管A倒插入B槽的水中。充分反应后,试管A中余下气体的体积为0.5a 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通过导气管C往余下0.5a mL气体的试管A中持续通入氧气,A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试管A中充满气体时停止通入氧气,然后将试管取出水槽,则共通入氧气的体积为 ________mL,水槽B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设溶液的体积仍为500 mL)

铁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常见方法是服用补铁药物。“速力菲”(主要成分:琥珀酸亚铁,呈暗黄色)是市场上一种常见的补铁药物。该药品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人体中的胃酸。某同学为了检测“速力菲”药片中Fe2的存在,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⑴试剂1是,试剂2是,加入新制氯水后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⑵加入试剂2后溶液中颜色由淡黄色转变为淡红色是因为,写出+2价Fe在空气中转化为+3价Fe的化学方程式
⑶该同学猜想血红色溶液变为无色溶液的原因是溶液中的+3价铁被还原为+2价铁,你认为该同学的猜想合理吗?。若你认为合理,请说明理由(若你认为不合理,该空不要作答);若你认为不合理请提出你的猜想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加以验证(若你认为合理,该空不要作答)

电镀厂曾采用有氰电镀工艺,处理有氰电镀的废水时,可在催化剂TiO2作用下,先用NaClO将CN离子氧化成CNO,再在酸性条件下继续被NaClO氧化成N2和CO2。环保工作人员在密闭系统中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处理方法的有效性,并通过测定二氧化碳的量确定CN被处理的百分率。

将浓缩后含CN离子的污水与过量NaClO溶液的混合液共200 mL(其中CN的浓度为0.05 mol·L1
倒入甲中,塞上橡皮塞,一段时间后,打开橡皮塞和活塞,使溶液全部放入乙中,关闭活塞。回答下列问题:
⑴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乙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⑵乙中生成的气体除N2和CO2外,还有HCl及副产物Cl2等。丙中加入的除杂试剂是饱和食盐水,其作用是
丁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的作用是
⑶戊中盛有含Ca(OH)2 0.02mol的石灰水,若实验中戊中共生成0.82 g沉淀,则该实验中测得CN被处理的百分率等于 。该测得值与工业实际处理的百分率相比总是偏低,简要说明可能的原因。①

请提出一个能提高准确度的建议(要有可操作性,且操作简单)

红矾钠(重铬酸钠:Na2Cr2O7·2H2O)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在印染工业、电镀工业和皮革工业中作助剂,在化学工业和制药工业中也用作氧化剂,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1)实验室中红矾钠可用铬铁矿(主要成分:FeO·Cr2O3)利用以下过程来制取。

①步骤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在常温下该反应速度极慢,下列措施中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A.升高温度 B.通入过量的空气 C.将原料粉碎 D.增加纯碱的用量

②步骤Ⅱ中所得溶液显碱性,其中除含有Na2CrO4外还含有铝、硅元素的化合物,它们的化学式可能是
③步骤Ⅲ需将溶液的pH调至7~8并煮沸,其目的是
④步骤Ⅳ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将红矾钠与KCl固体1:2(物质的量比)混合溶于水后经适当操作可得到K2Cr2O7晶体。请填写表中空格。完成上述过程。

序号
实验步骤
简述实验操作(不必叙述如何组装实验装置)

溶解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水,充分搅拌直到固体不再溶解。










过滤、干燥
得到K2Cr2O7晶体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