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楚国有位钓鱼的高手叫詹何,他凭着一套简单的钓具,用小米作饵,短短时间就能从湍急的百丈深渊激流之中钓出能装满一辆大车的鱼!楚王询问其垂钓的诀窍。詹何答道:“每当我来到河边持竿钓鱼时,总是全身心地只关注钓鱼这一件事,其他什么都不想,在抛出钓鱼线、沉下钓鱼钩时,做到手上的用力不轻不重,丝毫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这样,鱼儿见到我鱼钩上的钓饵,便以为是水中的沉渣或泡沫,于是就毫不犹豫地吞下去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乡村小伙子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工作多年。问他想家吗,他说当然啦!有人说:距离产生美。他说,距离产生距离,每次好不容易回趟家,都要费很多周折才能消除距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清”的释义有:1.纯净;2.寂静;3.清楚……
品行纯洁,没有污点是清白;心境洁净,不受外扰是清净;品德高尚,不同流合污是清高;做官清白廉洁称为清廉;社会安定,天下太平称为清平;人们常说“旁边者清,当局者迷”“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么样的思考或联想?请以“清”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文体特征鲜明;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④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一篇题为“原来这些名言还有后半句”的文章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文中列出了许多常挂在人们嘴边的名言的完整句,还原了这些名言原本的意思,颠覆了很多网友以前的认识。
比如爱迪生的名言“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其实后面还有半句:“当然,没有那1%的灵感,世界上所有的汗水加在一起也只不过是汗水而已。”
又如卢梭的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其实后面还有半句:“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又如《论语》中的名言“三思而后行”,其实原文是:“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孔子认为做事不能过于谨慎多思,考虑两次就可以行动了。
……
这些曾被断章取义和被还原了本来面目的名言,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天,龙虎寺禅院中的学僧,正在寺前的围墙上描摹一幅龙争虎斗的画像。图中龙在云端盘旋将下,虎踞山头作势欲扑。虽然修改多次,却总嫌其中动态不足。刚巧无德禅师从外面回来,学僧就请禅师评点一下。
无德禅师看后说:“龙和虎的外形画得不错,但龙、虎的特性你们知道多少?要知道,龙在攻击之前,头必须向后退缩;虎要上扑时,头必然向下压低。龙头向后屈度越大,虎头愈贴近地面,它们也就能冲得更快,跳得更高。”
学僧们听后均有所省悟。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8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