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父亲的手
①父亲的手粗壮、有力,能不费力气地修剪果树。他这双手还能灵巧、精确地画一个正方形。这双手几乎能干一切活儿。然而,只在一件事上,这双手令人失望:它永远没学会写字。
②父亲六岁时,开始在小学一年级读书。不知什么原因,父亲那淡色头发下面的脑袋怎么也装不进课上讲的数字或要背的课文。在学校才呆了几个月,我爷爷就领他回家了,让他留在农场干农活儿。
③父亲当过农场主、修路工和工厂工人。干活时,他那双手从未使他失望过。他脑子好使,有一股要干好活的超人意志。他曾在一家造船厂当管道安装工,安装巨型军舰里复杂、重要的零件。由于他工作劲头大、效率高,他的上司想提拔他。然而,由于他未能通过合格考试而落空了。他脑子里可以想像出通到船的关键部位的条条管道,他手指可以在蓝图上找出一条条线路,他能清楚地回忆出管道上的每一个拐角、转弯。但他却什么都写不出。
④一次,父亲到食品店买水果。晚饭后,他说:“(A)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水果!”我听到他在厨房里撬铁皮罐头的声音。然后,厨房里一片寂静。我走到门口□看见他手拿着空罐头□嘟哝道□这上面的画太像梨子了□(B)他走出门,坐在屋外的台阶上,默不作声。我看到罐头上写着“大白土豆罐头”。但是那上面画的的确像梨,难怪父亲把它当梨买来了。
⑤几年后,妈妈去世了。我劝父亲来和我们一起住,他不肯。他的身体越来越差了,因为轻微的心脏病发作,他常常住医院。老格林医生每星期都来给他进行治疗。医生给了他一瓶硝酸甘油片。万一他心脏病发作,让他把药片放在舌头底部。
⑥三个星期后,他心脏病发作与世长辞了。我一个人回来参加葬礼。格林医生很难过,并且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因为如果父亲在病发时用了硝酸甘油片,大概还能等到急救医生的到来,但他在父亲身上却没找到这个药瓶。
⑦在举行葬礼的前一小时,我来到父亲的花园门口。一个邻居就在这儿发现了他。我感到十分悲痛,蹲下身,看着父亲生前劳动过的地方。我的手无目的地挖着泥土时,碰到一块砖头。这时,跳入我眼帘的是一只被扭歪、砸坏、摔进松土里的塑料药瓶。我手里拿着这瓶硝酸甘油片,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幕情景:
。我感到极端痛苦,知道父亲至死也没能拧开这个药瓶,因为药瓶盖上写着“防止小孩拧开——按下去,左拧,拔”,目不识丁的父亲看不懂这一切。
尽管我知道这样做是完全不理智的,但我还是进城买了一支金笔和一本袖珍字典,在遗体告别时,把这两件东西放在他手里,这双曾经是温暖、灵巧、能干,但永远没学会写字的手。
练习:
1、在第④自然段的“□”处加上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落空:
目不识丁:
3、第④段画“ ”的语句分别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情?
A: B:
4、用“——”在文中画出我完全不理智的做法。
5、作者通过哪几件事表现父亲“没学会写字”是“令人失望”的?请写出其中的两件事。
6、联系上下文,发挥你的想象力,在第⑦自然段的横线上补充作者眼前所浮现的情景。
7、文章第①和第⑧自然段有什么联系?
8、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请联系实际谈一谈。
读课文,回答问题。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的,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了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敖!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它不仅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1)解释词语
叱责:
任性:
(2)为什么说“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3) 巨人看着小男孩的眼神,为什么心里火辣辣的?他从小男孩的眼里读懂了什么?
(4)本文是一篇。作者是国作家。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4分)
吐鲁番盆地
我国的旅游胜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它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摄氏度,最高可达47摄氏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摄氏度以上;加上平均每年要刮七十多次风,每次卷起漫天风沙,所以有“火洲”“风库”之称。
《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八百里火焰山”(其实只有一百公里长)横贯整个盆地,那殷红色的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在盛夏(猛烈 强烈)的阳光(照射 照耀)下,满山像烧起了大火,热浪灼灼扑人。这里夏天人们每天都要洗澡,甚至一天要洗好多次。传说有位县长上任时正赶上大热天,公务繁忙,热汗擦了又流,洗了又淌。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坐到水缸里办公。有人来找县长,光听见声音不见人,回头一看,哟!他正赤条条地坐在水缸里看文件呢!
夏季去吐鲁番,半路上没有饭店也饿不着。( )带一些鸡蛋,不用找锅,不需生火,把鸡蛋往沙坑里一埋,很快( )可以吃上喷香的熟鸡蛋了。再配上随身携带的小菜和饮料,就是一顿十分(精致 别致)的野餐。
吐鲁番人植树造林,变沙漠、盆地为绿洲。在吐鲁番通往交河古城中间,有这样一条十五公里长的林阴路:两侧树分为三行,一行是钻天白杨,一行是桃树,一行是梨树。据说这是一位五十年代的县委书记领人栽的。他想让后人( )有遮阳蔽日之处,( )有解热止渴的桃梨。如今白杨已搭起绿色的通道,桃梨已开花结果。那些走得又热又渴的行人,惊喜地扑到这清凉的树阴下,大口地吃着酸甜解渴的水果的时候,该是多么感激这不知名的种树人啊!
大风、酷热考验了人,也锻炼了人,使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像金子一样耀眼、闪光。
(1) 给下列词语中的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漫:①不受约束,随便; ②广阔,长; ③到处都是。
漫天风沙( ) 长夜漫漫( ) 漫无目的( )
(2) 在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下面画横线。
(3) 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4) 文中的“火洲”“风库”指的是。
(5) 吐鲁番人用 的方法,来改造这儿的自然环境,在路边上栽种钻天的白杨,可以 ,栽种桃树、梨树,可以 , 从中可以看出吐鲁番人的 。
读课文,回答问题。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中蕴含着认真,质朴中包含着期待,把握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的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先得虎虎有生气。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跟我谈话,让我好想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的。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1)这段中的“我”是指(),作家是指()
(2)词语解释
摇曳:
沉郁:
(3)“庆幸”是指未事情意外地得到好的结局而感到高兴的意思。我感到庆幸的原因是()
A.“我”的作文《一幅画像》获奖了。
B.“我”能到大作家的家里做客,很荣幸。
C.我第一次见到的作家竟是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4)“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的作家竟是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中“人品”指叶老对人();“作品”指叶老写文章()。
(5)为什么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欣赏是一种善良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 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文章的最后,情不自禁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
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依赖与祝福。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信”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诚实,不欺骗;②信任,不怀疑;③消息;④书信; ⑤随便
下列词语或短语中的“信”应选哪个解释?请把最恰当解释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姑母写信() 信笔涂鸦() 找回了自信()
(3)用“______ ”画出短文中的过渡句。
(4)文中提到的四位名人,他们分别是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
你最欣赏他们中的哪一位?并说说你欣赏的理由 。
(5)这篇短文通过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这两件事,告诉我们欣赏是_________ 。在生活中要___________ 。
读课文,回答问题。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在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头,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这两段话围绕那句话写的?用“”划出来。
(2)说说你对“紧走搭石慢走桥”这句话的理解。
(3)从文中划线部分的句子可以看出那里的人们。
(4)你能说一句俗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