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红利”和“国家利益”关乎国计民生,为人民群众所广泛关注。某校高三学生在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过程中,围绕这两项内容进行了交流。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组 聚焦“改革红利”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两会答中外记者问时说,我们过去的发展靠的是“人口红利”、“开放红利”、“资源红利”,那么,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更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为此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结合第一组观点,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如何释放更多“改革红利”;并从寻觅社会的真谛角度,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第二组 热议“国家利益”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更加灵活主动地维护着国家利益——
人文情怀: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月20日对当前乌克兰局势表示高度关切,呼吁各方保持冷静克制,在乌克兰的华侨华人大约2万人,中国驻乌大使馆已经提醒华侨华人、中资机构、留学生,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前往事态激化地区;公安部严厉打击3•01昆明火车站暴恐犯罪分子。
坚定立场:“人民币汇率是一国的主权,完善汇率机制是中国自主的选择。”“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方派遣渔政执法船是依据中方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的渔业管理活动。”
和谐理念:“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是追求幸福的梦,是奉献世界的梦。
(2)联系第二组观点,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是如何维护国家利益的?
2010年—2011年4月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一览
时间 |
2010. 1.18 |
2010. 2.25 |
2010. 5.10 |
2010. 11.16 |
2010. 11.29 |
2010. 12.20 |
2011. 1.20 |
2011. 2.24 |
2011. 3.25 |
2011. 4.21 |
比率 |
16% |
16.5% |
17% |
17.5% |
18% |
18.5% |
19% |
19.5% |
20% |
20.5% |
(1)上图反映及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为什么中国人民银行有权调整存款准备金率?(8分)
2011年初,上海、重庆开征房产税,纳税人必须在每年的12月31日前缴清当年度应纳税款;房产税收入将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以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等民生问题。
(1)材料体现了哪些税收方面的知识?(4分)
(2)该政策的实施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哪些影响?(6分)
材料一:2010年,桂林市财政始终把坚持改善民生作为重点之一。事关民生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63.37%。 其中拨付社会保障基金29.76亿元,拨付再就业资金5379万元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基金1998万元,医疗卫生支出3.8亿元。
与此同时,财政强力支持“扩内需,保增长”战略,积极筹资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和临桂新区创业大厦、一院两馆等标志性建设项目建设。发挥消费导向作用,拨付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1.57亿元。 安排5000万元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拨付5500万元国家和自治区专项资金,扶持特色中小企业发展。
材料二:扩大内需保民生要以雄厚的财力为后盾。因为民生欠账多,城乡区域间的发展、社会收入差距加大,政府要动用财力去“偿还”欠债,“填平”差距。财政收入增加,政府能做的事情就多了,但是财政增收终究是有限的,它并非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1)结合材料一,说明桂林市2010年的财政支出体现了财政的哪些作用?(8分)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财政增收终究是有限的"的认识。(8分)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共产党近90年来指导思想上的四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就是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奋斗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不断进行指导思想创新的发展史、奋斗史。
(1)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四次历史性飞跃体现了认识发展的什么特点?(6分)
(2)用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分析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上四次历史性飞跃的原因?(6分)
(3)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6分)
包容性增长是我们党提出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新理念。包容性增长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包容性增长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⑴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为什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6分)
⑵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为什么在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的同时要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