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战略目标。1954年从“摆脱落后和贫困”的实际出发,首次提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深入认识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继承和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针对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大量剩余农业人口、效率不高的传统工业等实际,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这些内涵不同的目标彰显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其后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改革方面已成共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宣言书、动员令,表达了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与信心。“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可能关闭。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一论断的依据。
人们在奉献社会的活动中形成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社会服务中,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先进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 A.②④ | B.①②④ | C.②③ | D.②③④ |
什么是文化?著名作家龙应台说:“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电梯门打开,他是谦虚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这告诉我们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
②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行为体现出来的
③文化是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
④文化是在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 |
“村里的事务,不是省长做主,也不是村长做主,要坚持由村民做主。要一切相信农民,一切依靠农民,依靠村民自治搞好农村社会管理,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农村办事要广泛听取农民意见。这是大道理,要管一切小道理”。这段话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的源泉
④要树立群众观点和坚持群众路线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乐于骑自行车上班。自行车已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仅被作为一种代步工具,骑自行车还能“骑”出健康,“骑”出个性和时尚。人们认为骑自行车上下班并不“丢份儿”,反而是体现车主够年轻、够健康、够自信的时尚标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追求时尚的心理变化 |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推动作用 |
| C.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 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党的十八大召开,政治体制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下列关于我国的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改革是社会制度和经济基础的根本性变革
③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要求
④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