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诗虽可“观”而画却不可“听”,感官途径不同,所引起的意象和情趣自然不能尽同。
②就作者说,媒介不同,素养不同,能作诗者不必都能作画,能作画者也不必都能作诗。
③话虽如此说,诗与画究竟是两种艺术,在相同之中有不同者在。
④情趣与意象相契合融化,诗从此出,画也从此出。
⑤诗与画同是艺术,而艺术都是情趣的意象化或意象的情趣化,徒有情趣不能成诗,徒有意象也不能成画。
⑥就读者说,画用形色是直接的,感受器官最重要的是眼;诗用形色借文字为符号,是间接的,感受器官除眼之外耳有同等的重要。

A.⑤③④⑥②① B.⑤④③②⑥① C.①⑤③④⑥② D.①③⑤④②⑥
科目 语文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雄州
B.宾主尽东南之
C.他日趋庭,叨陪
D.俊采

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帝(hūn)翼(chěn)台(huánɡ)越(ōu)
B.园(suī) 戟(qǐ) 龙(yōu)笏(zān)
C.辙(hé)捧(mèi)凫(zhǔ)多(chuǎn)
D.睇(miǎn) 孤(wù) 飞(chuán)陪(dāo)

对下列各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大约因为心情急切,作者的归程画面转换得也快:他刚才还在轻飏的舟上迎风伫立,转眼间又出现在晨光熹微的山路上,为了告诉每个人,明知却偏还要“问征夫以前路”;待到“乃瞻衡宇”,这位已届中年的汉子,竟又像小孩子一样“载欣载奔”。写得真实而动人。
B.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院里的小路长满了荒草,松和菊还是原样。这里“松菊”既是天性爱好又是言志和寄托。
C.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这两句可以看出精神的富有和物质的拮据,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压倒优势。
D.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穴里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鸟犹如此,人何以堪?触景感怀,景物亦有人情和个性,感情在景物中自然流露出来。

下列各项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时矫首遐观 B.鸟倦飞知还
C.亦崎岖经丘 D.泉涓涓始流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的意义、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瞻衡宇,载欣载奔
B.必以长安君为质,兵
C.两刃相割,利钝
D.精思傅会,十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