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1-3-13中的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9月23日前后到12月22日前后,地球运行在甲图公转轨道的___________________上。
(2)此时期太阳直射点移动在乙图的___________________线上。
(3)此时期北极圈内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4)此时期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___________________。
(5)太阳直射点在23°26′N—23°26′S的周期性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___________________。其周期为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年___________________。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风力、流水、冰川、波浪四种外力中,图示地区受和作用明显。这两种外力不仅影响图示地区,对我国的广大地区都有影响,它们的侵蚀和沉积塑造了我国多样的地表形态,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两种在它们作用下形成的典型沉积地形。
(2)图示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湖北省 | B.河北省 | C.吉林省 | D.广东省 |
(3)从图中气候资料来看,此地最冷月与最热月的温差超过度,比同纬度的多数地区温差都大,造成此地比同纬度温差更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4)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哪个地段?并简述理由。
读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的岩石分三大类,上图中主要是、两大类。
(2)在图例的四种岩石中,找不到化石的是岩,广泛分布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区的是岩。
(3)下列地点中可能分别钻探到承压水和石油的是
A.A和B处 | B.B和A处 | C.甲和B处 | D.A和甲处 |
读世界某区域图,右侧为下图中沿海城市P地的气候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若此区域位于西半球的某大洲,简述此地的自然地理特征。
(2)2010年7月,某水文研究所在R河下游沿EF线作河流剖面图,所作剖面图与下图最接近的是
(3)图中①海域经过的洋流流向应为向(南或北)流,属于(寒或暖)流,简述此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读北半球某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气流状况看,甲处的天气系统是,水平气流呈时针方向旋转。从气压分布状况看,甲、乙两处之间最大气压差可能为百帕(选择填空)。
A.59<P<60 | B.60<P<61 | C.64<P<65 | D.50<P<51 |
(2)丙处与丁处相比,处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处的风较温暖湿润,其原因是:。
(3)B,C两线中,属高压脊线的是线,可能形成阴雨天气的是线附近。
读地球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图中晨昏圈与经线圈相交成23°26′的夹角),回答以下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2)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或慢);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
(3)此时北京时间是时,国际标准时是时。
(4)此时地球上出现极昼的范围是。
(5)此日,济南(约37°N),正午的太阳高度角约为
A.60° | B.30° | C.45° | D.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