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发布时间表
步骤 |
时间 |
内容 |
一 |
2008.3-2010.2 |
发改委调查研究、形成“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想 |
二 |
2010.2—2010.10 |
党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起草、通过 |
三 |
2010.10—2011.1 |
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认证 |
四 |
2011.1--2011.3 |
党中央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意见 |
五 |
2011.3.14 |
全国人大审议并批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
六 |
2011.3.16 |
新华社受权发布《“十二五”规划纲要》 |
七 |
2011-2015 |
规划实施 |
分析材料内容所体现的认识论道理。
材料一:近来,重庆市掀起一场“打黑除恶”风暴:一方面,向黑恶势力发起猛烈攻击,让众多横行已久的黑恶势力团伙呈雪崩式瓦解,极大增强了市民安全感;另一方面,多名涉嫌充当“保护伞”的党政干部和政法干警被调查,市委书记薄熙来强调,市委坚决支持公安机关将打黑除恶进行到底。同时,广大市民积极向公安机关举报黑恶势力的行踪,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线索。
材料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于一身,必须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在充分调研和多方论证之后,市委提出建设“五个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的战略决策。在建设“五个重庆”的过程中,各方不断加深对“五个重庆”的解读,更加激发出重庆人的参与热情,城市正在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
(1)从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角度谈谈对材料一的认识。
(2)材料二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材料一: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截止5月27日,全球感染甲型H1N1流感患者人数已接近1.3万人,死亡病例为91例,流感已蔓延至世界47个国家和地区,对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专家表示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不必过于惊慌。
(1)上述专家的言论体现了哪些唯物论的道理?)
材料二: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依法、科学、有序地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一是加强健康教育,正确引导舆论;二是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三是全力做好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四是要积极有序地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五是要突出重点,重点做好学校、幼儿园、医院和人群聚集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六是要畅通信息渠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社会生产生活正常秩序。
(2)请根据《政治生活》知识说说材料二中政府做法的依据。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下行的经济周期,从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推动能力减弱。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加深,我国的一些制造业、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纷纷裁员,中国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大约有830万人,2009年大中专学校毕业生数量有610万人。由于农民工的劳动技能较低,在企业裁员过程中受冲击最大。截至2009年1月,提前返的农民工约有2000万人。
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如何解决严重的就业问题?
2008年12月8日至10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11月5日,国务院已出台了扩大国内需求的十大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如图所示)。同时,我国已从9月起多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2)国务院扩大内需的措施体现了财政的哪些作用?
在全党开展学习实践“三个代表”活动中,安徽省省委省政府紧密结合春季抗旱工作,深入抗旱一线,指导工作,努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财政部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 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的力度。武汉城市圈紧紧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成都市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统筹城乡,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进程。上海市以政府机构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出发,着力一些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上述材料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