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吹响了深化农村改革“集结号”,绘制出了一幅宏伟的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蓝图。某校高三(1)班以“农村改革与创新”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组:关注粮食安全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不仅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也历来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中央“一号文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强调要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1)请你阅读表格左边信息,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表(在答题卡对应序号处作答)
粮食生产状况 |
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 |
粮食生产方式传统,农业科技不发达 |
① |
粮食生产成本高,收益低,粮食产销物流体系不完善 |
② |
各级政府对农业投入意愿不足 |
③ |
我国成全球粮食价格高地,刺激粮食大量进口 |
④ |
第二组:热议城镇化建设
第二组同学展示了一组照片。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这种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热议。
(美丽的乡村) (建设中的城镇)
(2)有同学认为,中国传统民居是我国历史长河中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推进城镇化建设必须保护好传统民居。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该同学观点的合理性。
(3)也有同学认为,为了推进城镇化建设,破坏一些传统民居是必然的,无可厚非。请你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进行评析。
第三组:认识基层民主协商
农村的繁荣离不开乡村治理机制的完善。健全基层民主制度,畅通民主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主协商实践,推进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化,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健全村民监督机制是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客。
(4)请你简要说明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的历史观依据,并从公民的角度分析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大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赋予经济发展更加丰富的内涵。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1)、上述材料显示了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哪些主要信息?
(2)、请结合材料分析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是如何体现实践决定认识的观点的?
“身价不是从学历中来,而是从学问中来;不是从资历中来,而是从能力中来;不是从索取中来,而是从奉献中来。”这是全国劳模、上海“智慧工人”李斌经历的真实写照,李斌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专家型工人也反映了市场经济对于各类人才的渴求。
李斌的成才经历反映了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哪些要求?
高中生是重要的消费群体,在目前居民消费价格总平持续攀升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合理消费变得越来越重要。某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围绕“合理消费”的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第一小组的同学调查了本校同学对目前消费的看法。
甲说:“现在物价涨幅那么大,以后还不知能长到什么程度,有钱就赶快花。”
乙说:“物价上涨已经使得人们手中的钱无形中贬值了,现在更不能消费。”
丙说:“消费需要考虑自己的收入情况和需要,不能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1)如果该班邀请你参加讨化,请结合《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别对三位同学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第二小组在社会调查中发现,若干年前,人们普遍存在“闲时吃稀,忙时吃干”“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观念。然而,社会的高速发展却以无法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不断更新。“吃饭追求营养,穿衣追求时尚,精神追求愉悦、享受”已为更多人所赏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人们观念变化的原因。
第三小组在调查中发现,二战后到上世纪70年代初,西方曾经形成了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三高”发燕尾服模式,给全球资源、环境带来极大压力。当前,随着我国人中的增长和消费的升级,如何造就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3)请你为消费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两条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达2.98亿人,手机网民数达1.137亿人。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
材料二2009年1月5日,国新办、公安部、文化部等7部门联手进行的全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正式启动,一批违规网站被曝光并被勒令及时整改,一些国内知名网站赫然在列。截至3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依法关闭了1518家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的违法网站,各地通信管理部门关闭违规网站2461家,公安机关立案侦办数十起网上传播淫秽色情案件,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受到依法惩处。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国家有关部门为什么要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
(2)运用依法治国的知识分析,应如何治理互联网低俗之风?
材料一 2009年2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我们应该倡导: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材料二通览“三鹿奶粉”事件中一些企业的表现,有见利忘义的冲动,有明知故犯的侥幸,有心知肚明的“默契”,就是没有起码的道德良知约束。为追求利润,一些企业置婴幼儿生命健康于不顾,做出了让母亲泣血、令社会蒙羞的行径。这种行为重创了奶制品行业,更重创了社会的诚信机制。
材料三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一刻也不能放松道德建设。只有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1)联系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谈谈你对“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这句话的理解。
(2)请用《政治常识》知识谈谈党和国家应怎样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3)联系材料,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在推进市场经济发展中加道德建设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