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湛绝伦、底蕴丰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 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
| 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
| 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
| 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
成语“吐故纳新”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对立统一原理 | B.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
| C.辩证否定的原理 | D.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 |
胡锦涛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判断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这一论断的
哲学依据是
|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
| B.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
C.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 |
| D.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同为宋朝的文化名流,苏东坡的《食荔枝》对广
东荔枝赞不绝口,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蔡襄的《荔枝谱》却说天下的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州次之,岭南为下。这说明
| A.价值判断总是有主观性 |
| B.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 |
C.两者的评价都受到乡土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成是最好 的 |
| D.价值判断是有阶级性的,蔡襄是奸臣,所以不能客观看待广东荔枝的价值 |
“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如此表述自己的执政感受。这体现的哲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
| C.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 D.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
目前,有关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
题的危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不安。民用核能会造福人类,军用核能则会危及人类生命安全。对于核能能否为人类造福的正确认识是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核能将来不会危及人类生命安全 |
|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核能能否造福人民取决于使用者的价值取向 |
| C.要抓住主要矛盾,核能主要是为人类造福 |
|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只要我们愿意,核能就能为人类造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