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从哲学方法论看,这里强调的是。
①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要“盲人摸象”、“刻舟求剑”
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不要“厚古薄今”
③以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事必躬亲”,不要“纸上谈兵”
④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和而不同”,不要“同而不和”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
| A.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
|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凝固不变 |
|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
|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
张岱年说:“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
|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 C.只要有优秀的民族文化,就会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 D.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
2012年3月29日,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五国领导人齐聚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金砖国家第四次会晤。会晤进一步推动了金砖国家之间的务实合作,鼓励金砖国家在教育、文化、旅游和体育领域拓宽沟通渠道和人员交流。金砖国家加强各领域的务实合作表明()
①金砖国家在许多领域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②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③各国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能够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④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倡导的是“父母在、不远游”,强调防守、和平。这种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海洋文明及游牧文明全然不同,后两者强调冒险、进取。这表明()
| 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 B.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反作用 |
|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 D.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
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6届国标会议决定,把中国皮影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说明()
①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
④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不够
|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