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聂司令员和儿童演剧队
为了培养大批的革命文艺新人,聂司令员指示成立了剧社儿童演剧队,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小鬼队”。“小鬼队”演员大多十来岁,他们在成年演员的带领下学习、演出。当时,条件十分(坚 艰)苦,聂司令员对“小鬼队”更是关怀(备 被)至。他多次要给抗敌剧社送点“偏食”,并特别叮嘱给“小鬼队”的演员们做吊兜衣服、小马裤、八角帽。那时,战士着装都要打绑腿,聂司令员怕打的时间长了影响孩子们身体发育,便亲自做了一条具体规定:只要驻训,“小鬼队”一律不打绑腿。
这天上午9点钟光景,“小鬼队”的演员们爬过一座小山,又过了一条河,到了军区司令部驻地,哨兵问明情况后,把他们带到一个四合院里。正在办公的聂司令员放下手中的文件,走出屋外,热情地迎接他们。
不一会儿,聂司令员让身边的工作人员搬来一个方凳,端端正正地坐下,和大家一起看演出。小演员们兴致勃勃地表演了《霸王鞭》。演完之后,聂司令员高兴地站起来,鼓着掌大声地说:“演得好,演得好!”
话音未落,一个十多岁的小男演员跑到聂司令员跟前,踮着脚尖,凑到他耳边,低声地说:“我们还没吃饭呢!”
“噢,还没吃饭。”聂司令员一听哈哈笑了,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大声吩咐:“快给他们开饭!”一个战士把小演员们领到一间屋里,只见屋里桌子上摆了一盆一盆的饺子。每张桌子上还有两个碗,装着酱油和醋。当时,军区机关的生活很艰苦,聂司令员和大家一样粗菜淡饭,有时甚至吃野菜。但得知“小鬼队”要来拜年时,他想到小演员们平时很苦,便指示无论如何也要好好地给孩子们做一顿吃的。小演员们饿极了,狼吞虎咽地吃开了。
招呼小演员吃饭的战士,见每个桌上的酸醋都被吃光了,酱油却没有人动,便问:“你们怎么不吃酱油?”
“酱油?什么是酱油呀?”一个小演员抬起头,睁大了眼问。这些小演员大都来自农村,都是苦出身,从来就没有见过什么酱油。听战士一说,知道酱油能吃,就用筷子蘸着,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小演员们吃完起身要走,才发现聂司令员一直站在身后,默默地看着他们。几个细心的小演员发现,聂司令员的眼中湿漉漉的。
儿童演剧队的小演员们,在聂司令员的亲切关怀下,迎着(硝 销)烟战火成长起来了。战争年代,他们以忘我的工作,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解放后,他们中有的成了优秀的演员、画家,有的成了导演、剧作家、文艺团体和文化机关的领导干部。
(1)用“”画去括号中不合适的字。
(2)读句子,用加线的词语造句。
①小演员们兴致勃勃地表演了《霸王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听战士一说,知道酱油能吃,就用筷子蘸着,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哪几件事可以看出聂司令员非常关心小演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荷花
雨过天晴,一道七色的的彩虹挂在天空,池塘里的荷花被映衬得那么清秀,迷人。
瞧,那朵正在盛开的荷花,粉红的花瓣衬托着黄色的花蕊,美丽极了!那一朵朵荷花,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像绽开的焰火……几只可爱的蜻蜓在荷花上方飞来飞去,好像在说:“荷花姐姐,你们朵朵都是花仙子!”
荷花不仅能供人观赏,而且它的种子和根还能为人们所用:荷花的种子——莲子是极好的滋(zī)补品;荷花的根——莲藕(ǒu)可以做成可口的佳肴(yáo)。荷花生污泥却冰清玉洁,它那种“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不是更值得我们学习吗?
我喜爱这婀(ē)娜(nuó)多姿的荷花,我希望做个像荷花一样的人。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没有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
(2)在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来,然后仿照句子写一句话。
(3)荷花的种子和根各有什么用途?
(4)“我希望做个像荷花一样的人”想一想,“荷花一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阅读。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1)文中哪些句子是作者想象的,请用“”画出来
(2)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画家”指的是谁?
(3)假如你是其中的一朵荷花,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4)你怎么理解最后一句话?
(5)造句:
有的……有的……有的……
一……就……
不是……是……
课外类文阅读。
春天到了,碧绿多姿的柳树正值茂盛时期。在那纤细摇曳的万缕柳条上,挂满了嫩嫩的细叶和毛茸茸的柳絮。春风吹来,柳絮随风飘荡,形成一个个雪白的“小绒球”,它们有的好似雪花吹来,有的像正在演习的伞兵,还有的像天上的云朵……风渐渐小了,柳絮便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簇簇,一团团,拥抱在一起,形成一座座小小的雪丘,时而又被刮来的阵阵微风吹散了。它们随风在地上迅速地乱滚着,一个跟着一个,仿佛是在嬉戏、追逐的小孩子。一阵微风吹来,翩翩起舞,成了无数快乐的小精灵。这些飘来荡去的小精灵总爱跟人们开玩笑,有时,它们竟会落在人们的头发上,转眼间会使人们变得白发苍苍。我有时伸手抓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可不知为什么,一抓它,它就跑开,大概是在跟我玩捉迷藏呢吧!我喜欢柳絮,因为它们是那样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给人们带来童话般的无限遐想和向往……
(1)在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 )的柳絮 ( )的绒球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飘扬——似乎——
快活——大约——
(3)在文中用“____”画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一个拟人句。
(4)文中的“小精灵”指的是________,作者这样称呼它们,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带着问题来读书。
课文主要描写了珍珠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它之所以叫“珍珠泉”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1)文中“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中“彩色的珍珠”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省略号省略了__________。
(3)这段写的是珍珠泉的( )
A.泉水。 B.潭底冒出的水泡。 C.潭底的石头。
(4)水泡的特点是( )
A.晶亮、饱满、调皮、冒不完和色彩繁多。
B.晶亮、饱满、又绿又深。
C.晶亮、饱满、清可见底。
(5)请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