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从唐太宗开始的这些做法表明( )
| A.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缩小了 | B.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仅限于三省长官 |
| C.宰相成员增多导致皇权旁落 | D.便于集思广议,又使之互相牵制 |
1937年德国《共和报》曾载文称:“上海乃世界最富庶城市之一,在日本垂涎已久,在中国必以死力抵御,原属意料中事。观于战况之烈,足见日本获胜之望尚属渺茫。”此处所言战事
| A.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 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
| C.切断了日本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 | D.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
有史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 B.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
| 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 D.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
一位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社会:“上层的知识界自1840年以后不断涌现出关心国家大事的开明人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实践;下层则是广大农民,他们永远怀恋着土地,只关心乡村生活和传统。这两个世界间没有了解、没有交往、没有宽恕。”下列事件不能印证以上观点的是
| A.戊戌变法 | B.辛亥革命 |
| C.新文化运动 | D.国民革命运动 |
阅读下图,两图所示历史事件
| A.都兴兵于广东,定都于南京 | B.都有科学的革命纲领指导 |
| C.均担负着反封建反侵略的使命 | D.均以推翻清王朝统治为目标 |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
|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