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英国”词条介绍:“英国是19世纪遥遥领先的世界大国和海上霸主,有着当时‘世界工厂’的称号,亦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国家,西方资本主义的倡导者,并且是早期议会民主制度的诞生地,无论在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水平亦有显著的贡献。”以下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②狄更斯发表《大卫·科波菲尔》
③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④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
|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④ |
东汉前期,郡县工官除制作器物外,还兼向当地私人手工业征税物。下图为当时设置工官的城市。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农业是古代中国政权的经济支柱 |
| B.东汉利用经济手段巩固专制集权 |
| C.官营手工业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 |
| D.当时黄河下游地区手工业较发达 |
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的 “家风是什么” 节目反应强烈。传统中的 “忠孝传家”、“耕读传家”是家风的重要内容。下列与“忠孝”、“耕读”关联,不恰当的是()
| A.“忠”——世袭制 | B.“孝”——宗法制 |
| C.“耕”——农本观 | D.“读”——科举制 |
晚清徽州知府刘汝骥所撰的《陶瓷公牍》中载:“旧建民房天井狭窄,光线黑暗,近年大为改观,士大夫之家,未有不高大门闾、明窗净几者。”晚清的徽派建筑中,加入了西洋的梯形窗、拱券门,甚至以英文字母为装饰。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徽派建筑的变化与徽商的营销手段有关 |
| B.徽派建筑风格变化是对其自身缺点的修正 |
| C.晚清的徽派建筑传统风格基本消失 |
| D.晚清安徽城乡建筑都采用了西方建筑风格 |
“每年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由帝国他处走过上海,他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建筑、整洁的街道、电灯或瓦斯灯,他们可以看到机器、自来水、电报、电话,火轮船、公园,他们在这里所得到的印象,必然多少传到内地去。”该段论述体现的史观是
| A.唯物史观 | B.革命史观 |
| C.文明史观 | D.全球史观 |
据统计,“在价格方面,1990年,社会全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额中,国家定价仅占25%,其余75%为国家指导价格和市场定价”。这表明
| A.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初步显现 |
| B.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 C.我国经济运行方式正向符合经济规律发展 |
| D.市场调节开始主导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