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载:“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起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材料表明 ( )
| A.在古罗马妇女没有任何人权 |
| B.罗马法歧视妇女,说明了它的局限性 |
| C.说明《查士丁尼民法大会》未给人民带来任何好处 |
| D.说明罗马法竭力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
《香港华字日报》(1910年7月22日)刊载:“遂令商人日求与官场相交结,意将赖以为护符也。…而官场之视商人,如砧上肉、釜中鱼,为得寸得尺之株求;迨既得商人之实利,则出其虚荣以酬之,初亦未尝不两利。” 对上述材料最完整的理解是()
| A.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利用 |
| B.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敌视 |
| C.封建势力残酷盘剥民族资产阶级 |
| D.民族资产阶级过分依赖封建势力 |
《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人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材料的意思是()
| A.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
| 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
| C.全球化加剧了移民间的矛盾 |
| D.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
当日本和韩国公司参与到美国人和欧洲人中间,在几乎所有区域性市场上建立起分支机构时,当商务领导者努力互相模仿组织形式和劳动政策时,文明的界线处于消退中。这表明()
| A.发达国家间的竞争加强 |
| B.经济一体化促进文明融合 |
| C.日韩经济赶超美欧 |
| D.美欧文明征服日韩 |
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提到“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以下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
| C.欧洲一体化的深入 | D.世界贸易组织诞生 |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费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 A.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 |
| B.促使一些国家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
| C.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 |
| D.导致了经济“滞胀”问题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