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在东方看到了喷油的泉,可以燃烧的石头,用轻巧的纸张来做货币……铁匠奇劳洛说:打死我也不相信,大家拼命工作,都是为了金币银币,少说也为了铜币。给一张纸,说肯收呢?
材料二:天城(杭州)有10个庞大的市集,房屋160万栋,工场14万4000家。欧洲人的奢侈品胡椒,天城每天都消耗4770公斤。城内石桥12000座之多,桥下可通大桥。
材料三:(日本)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
——以上材料均选自《马可·波罗行纪》
请回答:
(1)、请分别指出材料一中,马可·波罗在东方的见闻各指什么?
(2)、在材料二和三中,你如何看待马可·波罗对杭州和日本王宫的描述?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马可·波罗行纪》对随后的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4)马可·波罗被誉为传播东西方文化的使者,对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根据所学知识,请列举出我国古代史上两位传播文明的和平使者。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的俄国和美国

(1)根据材料一的两幅图片,说出:19 世纪60年代初期,俄、美两国在经济发展中存在怎样的阻碍?它们分别是怎样解决的?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苏俄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做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
(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退一步”反映了苏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退一步”的结果如何?
材料三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大国崛起》解说词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苏联的“计划”方式指的是什么经济发展模式?苏联的“计划”方式在美国“行得通”的具体事例是什么?结合所学简要评价这一事例。

120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日两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甲午以后,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外,拿到中国2.3亿多万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这就导致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谈甲午战争
(1)结合所学回答,日本“把台湾夺到手”,“ 拿到中国2.3亿多万两的赔款”是怎样实现的?日本在哪一次战争 “输得很惨”?举例说明在这次战争中日本“侵略别国”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甲午战败和洋务运动的结束不能不说是中国近代化的一次挫折。洋务成果虽不能说完全付之东流,但近代化赖以发展的基础则变得更为薄弱了。在这种形势下,年轻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了历史舞台。
——《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化的巨大挫折》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举一例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付之东流”的“洋务成果”是什么?“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了历史舞台”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自古以来,我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边疆地区的管辖。阅读材料
材料一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上面是初三同学在专题复习时设计的表格,请你帮助填写相关内容。

(2)我国对新疆地区行使管辖权,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结合所学回答,我国最早在什么朝代建立了什么机构管辖新疆地区。。

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大国衰亡的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千年古国的沦丧】
材料一在以后的时日里,它无视于西欧在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它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而依然陶醉于过去荣誉的光辉之中……在以后的岁月里,它不仅在同宗的基督教兄弟——却代表着一种新文明扩张势力的西欧十字军进攻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而且在新崛起的伊斯兰扩张势力的打击之下更是束手无策。
(1)材料一分析的是哪一古国没落的原因?
【近代帝国的崩溃】
材料二如下图

图一图二
(2)图二与图一相比,可以看出欧洲的版图发生了一些变化。想一想,发生这些变化的相同原因是什么?
【当代大国的坍塌】
材料三俄罗斯《独立报》曾经在一篇社论中说:“他在试图消除极权主义时扼杀了共产主义;他在试图将自由引入国家时扼杀了国家;他在试图使社会习惯于民主时破坏了社会;他试图在原有疆界内放松帝国时,既打破了疆界,又打破了帝国。”
(3)材料三所述“他”指的是苏联历史上的哪位领导人?材料三所述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4)“历史照亮了未来的行程”。如果中国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你觉得应该从以上大国的崩溃中汲取什么历史教训?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开放,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对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又诏革衣服之制……又诏改国姓为元氏姓。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1)材料一是对哪次改革的评价?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世界上掀起了资产阶级改革的浪潮,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迅速扩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2)请举出一例史实,说明上述历史观点。与此同时,中国进行了—场向西方学习的运动,这场运动是什么?
材料三 30多年前,在邓小平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3)说明甲图、乙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4)分析丙图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