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35个选举单位,根据选举法等有关法律和规定于2013年1月分别选举产生,共2987名。第一次会议于2013年3月5日上午开幕,18日上午闭幕,会期13天半会议先后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两高”报告,审查并通过计划报告、预算报告。会议还审议并通过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选举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并决定了国务院总理、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人选,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以及决定十二届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设立及其组成人员的人选。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怎样的地位和职权?材料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
(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材料一:李嘉图提出:资本的丧失可能立刻把一个经济增长中的国家变为停滞的国家。一个国家只有在它积累资本的时候才是前进的。
材料二:李嘉图还认为:财富往往是在地租稳定甚至下降的时候增加得最为迅速。
(1)在李嘉图看来,国家财富增长的条件是什么?
(2)李嘉图认为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条件?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他极力主张发展对外贸易,他发展了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
根据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图中甲、乙两国应如何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
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指出,世界各国应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暖;同时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统筹安排,决不能以延续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和落后为代价;我国根据国情采取自主行动,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态度。中国的态度和立场对推动《哥本哈根协议》的达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对推动《哥本哈根协议》的达成所起的作用。
联合国成立60多年以来,承担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任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主张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支持秘书长为倡导多边主义、加强联合国作用所作的努力。
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如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对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扩展、深化的过程。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十二大、十三大,直到党的十四大,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才彻底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框架。期间先后经历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四个阶段。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彻底突破计划经济框架的标志及支撑这一标志的理论是什么?
(2)简要说明这一理论创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