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小的点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
| A.气温分布 | B.降水分布 | C.地势起伏 | D.洋流分布 |
太阳辐射中可见光的波长约为0、4-0、76微米,小于0、4微米为紫外区,大于0、76微米为红外区。下图为近地面(虚线)和大气上界(实线)太阳辐射波长分布示意图。读图并回答下列各题。
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
| A.A部分增大 | B.B部分缩小 | C.C部分增大 | D.C部分缩小 |
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并向大气排放,则会使
| A.A部分增大 | B.A部分缩小 | C.B部分增大 | D.C部分缩小 |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当图中的角度由目前状况逐渐减小为0°的过程中,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加快 |
| B.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
| C.极夜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点逐渐缩小 |
| D.黄赤交角变小 |
若图中甲地的昼长为10小时,则该地的经度应当是
| A.15°E | B.30°E | C.15°W | D.30°W |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此时:
| 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 |
| 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
| 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 |
| D.①、②之间有小行星带 |
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 |
|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
|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
|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
图从地貌看A为
| A.冲积扇,此地形一般分布在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地带 |
| B.三角洲,此地形一般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区 |
| C.沙丘,此地形是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下形成的 |
| D.风蚀蘑菇,此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 |
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