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表示( )
A.从北美迁往拉美 | B.从亚洲迁往拉美 |
C.从非洲迁往西亚 | D.从欧洲迁往非洲 |
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往乙地的是
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 D.甲地优美的环境 |
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做1~4题。
1.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A.下沉干燥 B.上升湿润
C.由高纬流向低纬干燥
D.由低纬流向高纬湿润
2.图示月份,下列河流中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
A.巴拉那河 B.刚果河
C.湄公河 D.莱茵河
3.受①、②之间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的地区不可能有()
A.东非高原 B.巴西高原 C.撒哈拉沙漠 D.马达加斯加岛
4.图中南极到南极圈之间的直线距离约为()
A.1290千米 B.2580千米 C.3330千米 D.1665千米
5.读图“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不考虑其他非地带性因素),下列说法可能与实地一致的是()
A.①位于巴西 | B.②位于东非高原 |
C.③位于西伯利亚 | D.④位于阿尔卑斯山 |
左图是台湾岛水系图,右图为沿回归线所作的台湾岛地形剖面及相关要素
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试题。
15、图中a、b表示的地理要素分别是()
A.气压、风力
B.降水、光照
C.湿度、能见度
D.污染指数、云量
16、造成图中地理要素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地势 C。洋流 D。纬度位置
下表为我国南方山区某县1961—2005年有关情况统计资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961年 |
2005年 |
|
耕地面积(km²) |
400 |
521 |
森林面积(%) |
36.79 |
20.46 |
气温年较差(℃) |
24.1 |
27.6 |
年降水量(mm) |
1369 |
1087 |
雨季地表径流量(亿m³) |
7.1[ |
8.2 |
水土流失面积(km²) |
61 |
108 |
粮食总产量(万吨) |
9.6 |
11.9 |
人口(万人) |
41.5 |
60.1 |
(1)下列数据中,呈上升趋势的是
A.人均耕地面积B.人均森林面积
C.人均水土流失面积D.人均粮食产量
(2)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人口增加→开垦耕地→森林面积减少
B.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
C.降水减少→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
D.森林减少→耕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
(3)与黄土高原相比,该县因水土流失在单位面积上损失更大的自然原因是
A.土质疏松B.降水变率大
C.土壤贫瘠,土层较薄D.森林覆盖率低
下图为某时刻我国局部地区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水平直线表示纬线,竖直的直线表示经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北京时间是
A.12时 B.0时
C.12时16分 D.11时44分
(2)M、N两地的经度差
A.大于10° B.小于10°
C.等于10° D.可能大于10°,也可能小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