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河流大多在夏季进入汛期,原因是( )
A.均受夏季风影响 |
B.均受高温影响 |
C.分别受夏季风和高温影响 |
D.分别受高温和夏季风影响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EF线上的山脉是
A.两个国家的分界线 | B.两个大洲的分界线 |
C.两种气候类型的分界线 | D.两种农业区的分界线 |
N地的地表特征表现为
A.地面起伏大,多山地丘陵 | B.地势低平,多沼泽 |
C.森林广布,树种丰富多样 | D.沙漠广布,以内流河为主 |
下图为二次大战前,欧洲各地农业集约度的示意图,集约度指数越高,表示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越高,请回答下列各题。乳畜业最可能出现的集约度指数地区是
A.75~100之间 | B.150以上 |
C.125~150之间 | D.100~125之间 |
影响欧洲农业集约度指数分布空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平原面积 | B.水利设施 |
C.工业化程度 | D.日照时数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关于甲、乙两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都属于现代型 | B.两国都有畜牧业 |
C.两国都是世界著名的粮食出口国 | D.两国工业都集中分布在东北部 |
造成两国阴影区气候分布面积差异的原因
①夏季风受到地形的影响:甲国比乙国显著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乙国比甲国小
③阴影区沿岸受洋流的影响:乙国比甲国大④国土面积:乙国比甲国大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2010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力发生8.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下图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两次大地震
A.能量源自地球内部 |
B.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 |
C.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 |
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 |
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
A.终年光照充足 | B.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
C.雨热同期 | D.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 |
读下面三个国家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三国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国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 B.乙国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 |
C.乙国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 D.丙国位于欧洲大陆的“十字路口” |
关于三国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大港口所临海域都受暖流影响 | B.首都都是全国最大的城市 |
C.最大城市都是热带气候类型 | D.主要城市都分布在东南沿海 |
关于三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最长河流为内流河 | B.乙国河流含沙量大 |
C.丙国河流冰封期较长 | D.丙国河流航运价值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