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a、b两条曲线为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回答下列小题。
若m为北京时间8:40,且a、b两条曲线分别为Q、P两地某日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则( )
| A.Q地昼长小于12小时 |
| B.P地该日正午旗杆影长为零 |
| C.Q地一定位于北半球 |
| D.P地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 |
若a、b两条曲线分别为X、Y两地某日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则( )
| A.X、Y两地纬度值相同 | B.X、Y两地昼长相同 |
| C.X、Y两地处在同一经线上 | D.X、Y两地太阳高度相同 |
若a、b两条曲线分别为Z地一年内两天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下列有关Z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Z地有极昼极夜现象 |
| B.Z地有太阳直射现象 |
| C.Z地可能位于拉丁美洲 |
| D.Z地可能位于北冰洋 |
下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0℃,7月平均气温24.6℃。根据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我国某地区略图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 B.温带季风气候 |
| C.温带海洋性气候 | D.温带大陆性气候 |
图示区域容易出现干旱、洪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河流汇水面积大 | B.河流落差大,水土流失严重 |
| C.山区面积广大 | D.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
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下图反映某地区某年2月10日~12日的锋线移动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锋面属于()
| A.北半球冷锋 | B.南半球暖锋 | C.北半球暖锋 | D.南半球冷锋 |
10日~12日期间,甲地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 A.11日的深夜 | B.12日的深夜 | C.11日的日出前后 | D.12日的日出前后 |
下列关于冷锋和暖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暖空气均在锋面上方 | B.锋面均向暖空气一侧移动 |
| C.过境后天气均转睛,气温均升高 | D.冷锋过境时少云、雨,暖锋过境时多云、雨 |
沙漠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
| A.沙漠地区太阳辐射量少 |
| B.沙漠地区水汽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保温起作用差 |
| C.沙漠地区大气中的固体杂质多 |
| D.沙漠地区人类破坏活动少 |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A、B、C、D四点为为二分二至日。回答下列各题。
当地球绕太阳公转从B到C的过程中()
| A.海南岛白昼越来越长 |
| B.南亚东南季风越来越强大 |
| C.长江中下游经历梅雨季节 |
| D.东北平原春小麦、水稻、玉米全部收割完毕 |
当地球绕日公转运行到A处,则()
| A.加拿大白昼开始渐长 | B.牡丹江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
| C.洛杉矶温和多雨 | D.长江中下游开始进入伏旱季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