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曾说:“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这段材料反思的是
| A.余粮收集制 | B.粮食税 |
| C.农业集体化 |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A.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解放 |
| 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 |
| C.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 |
| 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
“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此语称赞的是
| A.义和团运动 | B.新文化运动 |
| C.五四运动 | D.国民革命 |
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文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 B.中国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
| C.促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
| D.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 |
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
| 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
| 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
| C.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
| D.规定了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组织原则 |
1895年台湾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与这一局面的出现有关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