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 B.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任务 |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
《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了文明中来了。”此话表述的观点是
A.资本主义具有改变世界的能力 |
B.资本主义必然崩溃 |
C.资产阶级文明代表最先进的文明 |
D.资产阶级能够改造所有的民族 |
1858年恩格斯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评价中国沿海口岸时指出,汕头是中国“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在近代历史上,规定汕头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望厦条约》 |
C.《天津条约》 | D.《北京条约》 |
历届世界博览会是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展台,最早见识世界博览会的中国人是以纯粹的私人身份去的,比如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韬,他亲历了
A.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
B.中国物产贫乏 |
C.统治者仍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
D.中、英科技间有很大的差距 |
以下不能反映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趋势的是
A.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 B.汉朝设刺史 |
C.唐三省六部制 | D.北宋设置通判 |
秦朝倾国家之力,以70余万人历经几十年,建造了一座雄伟陵墓——秦始皇陵。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一工程的直接原因是
A.小农经济的发展 | 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
C.军事民主制的作用 | D.法家思想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