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 B.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 D.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
下列哪一组事物和现象表明当时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
A.身份证、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华住宅区 |
B.银行卡、私人轿车、互联网、出国旅游 |
C.肉票、粮票、上山下乡、样板戏 |
D.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装修热、流行服饰 |
《民国乌青镇志》卷19《风俗》载:“间有先由男女同意,始行请示父母,互换饰物,再挽冰人(指媒人)行传经纳采之礼。”这说明当时乌青镇( )
A.自由恋爱成为时尚 | B.仍然遵循传统的习俗 |
C.市民生活新旧交织 | D.民众普遍接受新生活 |
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这种现象说明( )
A.以服饰为代表的西方先进文化传播困难 |
B.小农经济的存在使得生活方式难以改变 |
C.服饰变化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 |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的社会风貌的变化始于 (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五四运动 |
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