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 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
下表为近代中国土布生产消用棉纱量状况,对表中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1840年 |
1860年 |
1894年 |
|
全国土布应有产量(万匹) |
59732.7 |
60471.0 |
58915.8 |
土布消用棉纱量(万担) |
620.9 |
628.6 |
612.4 |
土布消用洋纱量(万担) |
2.5 |
3.5 |
143.4 |
A.外国资本主义基本控制中国的棉纱市场
B.中国土布生产遭遇洋布倾销的重大打击
C.鸦片战争后传统手工生产仍具有相对优势
D.甲午战争前传统经济结构解体较为缓慢
1983年3月撒切尔政府公布了一个为期4年的“中期金融战略”,宣布要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削减政府公共开支,严格控制财政赤字,同时降低最高工资税率和投资税率。上述政策措施的出台主要是为了
A.应对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 | B.缓解经济发展中“滞涨”问题 |
C.废除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 D.消除福利国家政策的不利因素 |
1937年罗斯福总统呼吁法院改革时说道:“当然,这三驾马车即政府的三个部门──国会、行政部门和法院。其中两匹马今天正在协力拉曳;而第三匹却不然……法院的所作所为已不像是一个司法机关,却像一个政策机关了。”由此可见,罗斯福推动法院改革的现实意义在于
A.改革分权制衡的体制 | B.减少推行新政的阻力 |
C.全面扩张总统的权力 | D.反对法院的越权行为 |
读下面图文资料,对下图理解正确的
A.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 | B.带有明显的宗教改革意图 |
C.从根本上否定了中世纪文化 | D.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需求 |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西塞罗(公元前106——公元前43)有句名言:“没有什么比认识到我们生来是为了正义更能让我们变的崇高了,法律不是靠我们的意志而是依靠其本性来实施的。”该言论
A.是古罗马法律律令系统化、法典化的总结 |
B.是对罗马帝国《万民法》精神的理论阐释 |
C.是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司法的理论源头 |
D.是新兴资产阶级建立法治社会的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