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据某史学著作:“当事件发生时,(中苏间的)这种分歧完全公开化了,毛泽东主义者嘲笑苏联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莫斯科则谴责北京存心想把世界拖入核战争。”文中的“事件”是 (  )

A.北约组织建立 B.朝鲜战争 C.柏林墙修筑 D.古巴导弹危机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下列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先后相继独自存在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继马克思主义思潮成为主流后,其他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14~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其中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和前两次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以人文主义为核心
B.以批判的态度来观察社会现状
C.提出了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
D.披着宗教的合法外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