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 | B.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 |
C.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 | D.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 |
史学界在谈到17世纪英国的国王与议会的关系时说“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
A.议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国王的地位没变 | B.议会和国王共同掌握国家大权 |
C.国王和议会的地位都发生了质变 | D.政权形式发生了变化,本质未变 |
下列这四幅画反映的主题是
A.人文主义 | B.新航路开辟 | C.人和世界被发现 | D.基督教统治世界 |
为了梦想,为了财富,扬帆起航,向着茫茫大海,向着未知的远方……西方人将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时代”。这个时代产生的世界影响是
A.打破了各大洲相对孤立的状态 | B.引起了欧洲的工业革命 |
C.加快了西方封建制度的衰落 | D.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
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德·卡蒙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诗句中反映了他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A.成为“海上马车夫” |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
C.率先开辟新航路 | D.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把人文主义当作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赞美“人性”,贬抑“神性”;提倡“人性”,否定“神权”,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 )
A.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 | B.资产阶级要求提高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 |
C.天主教成为封建势力精神统治的堡垒 | D.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