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材料一:10月7日-8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印尼巴厘岛举行,这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出席的APEC峰会,也是继金砖会议、G20峰会、上合峰会之后,习近平在重要的国际多边舞台,又一次精彩亮相。
材料二:10月2日,习近平主席和苏西洛总统举行会谈时决定将中印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4日,中国和马来西亚同意把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此外,中国还和智利签署了关于成立两国政府间常设委员会、经济合作和协调战略对话机制的协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⑴材料一表明中国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⑵材料二为解决当今世界的发展问题提供了怎样的借鉴?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前356年的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之后一段时间,国家出现了“国家富裕,兵强马壮”的景象。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一次重要改革?这次改革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通过这次改革确立了什么社会制度?
材料二:魏主下诏,“魏之先(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开始)也。宜改姓元氏”。“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2)材料二中的“魏主”是谁?根据材料二可看出“魏主”采取哪两项改革措施以改变“落后的异族风气”?( 2分) 其改革有何积极作用?
(3)从以上知识回顾中,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长江流域某遗址发现了大量稻杆、稻谷,其数量之大,世界罕见;又在黄河流域某遗址的许多洞穴、房屋和墓葬中发现大量的粟粒。
(1)根据材料指出我国最早种植“稻谷”、“粟粒”的原始居民;由此推断我国最早在什么时候已出现原始农耕?
材料二: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几十年后,国家粮仓丰满……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中国历史》七上
(2) 材料二中汉初“经济萧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此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任答两点即可,2分);结合材料说明这些措施取得的效果。
材料三:(东晋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3)材料三反映了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请指出其原因。(任答三点即可,3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初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2)材料中“占主导地位的制度”是什么?这种制度是由谁最先开创的?有何意义?
材料三:观察下图

(3)根据材料指出西汉时期,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是什么?反击匈奴胜利有什么重要作用?
材料四:……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4)根据材料指出董仲舒给汉武帝的建议是什么?这个建议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的措施对西汉统治的影响。( 2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鼎立示意图(下图)

(1)“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右图中哪个政权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物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崇尚武力),非可文治(难以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帝王的家中),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1)商鞅变法时, “不法古”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2)材料二中“秦王”指的是谁?“秦王扫六合”之后在政治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统治。
材料三: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势力。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3)材料三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4)以上三人实行的政治措施产生了什么共同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