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比较表

全国人口普查
人口总量
60岁以上
1010万人大学生程度
地区分布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第五次
12.65亿
10.33%
3611人
35.57%
28.15%
第六次
13.39亿
13.26%
8930人
37.98%
27.04%

分析上面图表,回答下面问题:
(1)两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变化反映了我国人口现状呈现出哪些特点?
(2)人口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其重大意义是什么?
(3) 小明的爷爷不明白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人口普查,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向爷爷解释?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资源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邹大江的演讲稿中有这样一段话:伟大的事业,源于伟大的梦想。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人距离自己的梦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接近。但“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圆梦
征程上,我们看到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的给力之举,更期待用制度的“笼子”把权力装下;我们为“神九飞天”,“蛟龙入海”而喝彩,更期盼越来越多“中国创造”走向世界。我们必须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将“成由勤俭败由奢”长鸣耳边。让我们脚踏实地,用勤劳的双手托起伟大的“中国梦”。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指的是什么?
(2)实现中国梦,必须时刻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3)“老虎”“苍蝇”一起打,并用制度的“笼子”把权力装下。这句话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治国方略和法制建设的哪些观点?

阅读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2014年12月13日上午10时,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隆重举行,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在仪式上习近平主席谈到: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结合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有什么重要意义?
(2)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3)国家设立烈士纪念日是为了进一步培养青少年的什么精神?
(4)为了更好地弘扬这种精神,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原创】2014年11月1日6时42分,被誉为“嫦娥五号”探路尖兵的“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结束为期8天的地月之旅,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我国探月工程三项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航天器第一次在绕月飞行后再入返回地球,标志着中国已全面突破和掌握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返回关键技术,为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中国成为成功回收绕月飞行器的第三个国家。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2例近年来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
(2)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有什么重要意义?
(3)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原因是什么?
(4)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应该怎么做?

随着雾霾天气在我国日益频繁的出现,对人们的生存环境形成了极大的挑战,不仅对人们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对身体健康产生威胁,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
阅读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请结合所学内容简要说说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
(2)谈谈雾霾天气会带来哪些危害?
(3)请你说一说雾霾天气时保护自己的方法
(4)如何改善空气污染现状?

材料一:近日,习近平主席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商作出批示指出,广大干部群众对餐饮浪费等各种浪费行为特别是公款浪费行为反映强烈。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勤俭节约优秀传统。
材料二:相关报道称,我国每年在餐桌上的浪费数量巨大。在餐桌上浪费的事务相当于2.5亿到3亿人一年的口粮。
材料三:中国触目惊心的餐桌浪费早已不是秘密。一些网民倡导将盘中餐吃光喝净带走的“光盘行动”。号召大家珍惜粮食,杜绝浪费。“光盘行动”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需要去践行。
(1)结合我国国情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关知识,谈谈网民发起的“光盘行动”为什么能得到强烈响应?
(2)为响应“光盘行动”,你将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合理消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