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今年7月25日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记住历史,不是延续仇恨,而是记住教训,知耻后勇,不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B.与《小时代3》赤裸裸地张扬物质主义的“青春梦想”不同,《后会无期》是用看似散淡随性、实则觊觎名利之术,裱新着上世纪后期以来的陈腐的“青春叛逆”。
C.不曾被任何外在的力量裹胁,内心的焦燥不安将裹挟着随之而来的反应向着未知的将来绵延而去。
D.消息人士称,当选总统波罗申科以最后通碟形式要求军方在7日的就职典礼前彻底清除当地民兵武装。
科目 语文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字形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敕造(chì)骐骥(jì)笑靥(yè)沸反盈天(fèi)
B.蚕噬(shì)蹂躏(lìn)榫头(sǔn)鞭笞天下(chī)
C.贾人(ɡǔ)踌蹰(chú)形骸(hái)百无聊赖(lài)
D.忖度(cǔn)怯弱(què)盥沐 (ɡuàn)度长絜大(qì)

根据文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褒禅山记》以小见大,借游山说明治学的道理:一是反对半途而废,提倡深入探索,二是反对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主张探本索源,深思慎取。
B.作者在材料的选择上,略写前洞,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这是为了配合说理的需要,这种安排颇具匠心。
C.作者揭示“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朴素的辩证观点。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
D.全文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来过渡,将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紧密联系起来,前后衔接自然。

.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遂与之俱出
D.此余之所得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险以远,则至者少
C.有怠而欲出者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D.而人之所罕至焉然力足以至焉

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火尚足以明也明:明亮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
D.何可胜道也哉胜: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