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
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采桑子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这首词上阕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下阕词人借许多典型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在写景方面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作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天津桥春望
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①雍陶,晚唐诗人。请合理补充相关成份,说说“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的意思。
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事
王 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华子岗
裴 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注】①阁:同“搁”,意谓停止。两首诗各用了两个字分别点明了写景的角度。两首诗是从怎样不同的角度来写景的?分别写了怎样不同的景?
两首诗虽然所写景物各不相同,但在写法上却极为相似,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孔雀东南飞》文字,然后回答8—10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对此节诗采用的手法说法不对的一项是()
A.排比和比喻 | B.夸张和渲染 |
C.赋、比、兴 | D.铺陈排比 |
“事事四五通”的原因,下面哪项不正确()
A.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作为对封建家长制的无言的挑战。 |
B.临别时有意精心修饰,以博得焦母的好感,以促使焦母改变主意。 |
C.借此延缓别离时光的到来,反映了兰芝矛盾痛苦的心情。 |
D.本想精心修饰,但心烦意乱,不得不重来几遍。 |
作者着力描写这段的目的是()
A.补叙刘兰芝的美丽,表现她冷静、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 |
B.表明刘兰芝对封建势力不甘示弱,有意在焦母面前示威。 |
C.表明刘兰芝有意装饰,怕回到娘家受到世人歧视。 |
D.表明刘兰芝强作镇静,以掩饰自己内心的哀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