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约翰不顾妻子的担忧决定让考上大学的儿子亨利独自一人去纽约上大学。妻子的担心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亨利在她无微不至的关爱下,没买过一回菜,没做过一顿饭,没洗过一件衣,没清理过一次房间,就连书包都没有整理过。自小到现在,亨利从未单独出过一回门,就像鸡雏似的从未离开过母鸡翅膀的保护。而现在,猛一下就叫儿子一个人去经风雨见世面,她一百个放心不下。
亨利去了三天,没有电话;亨利去了七天,依然没有音信。正当约翰夫妇焦急不安时,亨利的信来了。夫妇俩不啻接到福音书,迫不及待地打开。不料随信纸带出的是一叠发票,共有:
西雅图至纽约豪华房车租赁票一张
纽约出租车票一张   
一整箱冰淇淋的发票一张
纽约豪华饭店餐费发票一张
另附纸一份,上注明:付搬运费、服务费若干……
My god!不算学杂费,光这些额外开支,就三千多。
看了亨利的信才知道。亨利这回过了下独立瘾。
约翰看了信与发票,不知说什么才好。他妻子看了,一颗十五个吊桶般七上八下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她很欣慰地说:“我儿子亨利很会处理关系,是做大事的料!”
约翰没有接嘴,他大概正在为如何给儿子回信而伤脑筋呢。
你如何评价小说中亨利的这种独立?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小说所反映问题的现实意义。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地球下一轮冰期即将到来
今天,全世界都在议论全球有变暖的趋势,许多报纸、杂志纷纷载文称“全球变暖海面上升,1000年后地球将迎来洪荒”。但是有不少气候学家却在异口同声预言另一种灾难——新冰期——的到来:是什么原因使得科学家们的看法,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
这种结论是有道理的.墨为许多气候学家长期以来忽略了太阳辐射总量变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外的辐射并不稳定,而是经常变化。一般来说,影响地球上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应该是太阳活动11年的黑子周期和100年的世纪周期。而当人们谈论地球上的气候变暖时,却很少考虑太阳辐射的影响。
太阳目前的状态是发光度在减少!由于地球的升温具有惯性,这一轮11年周期发羌度的变化实际上对气候没形成明显影响。但是,通过研究发现,太阳发光度的减弱还会在下几轮11年周期中继续下去。与此同时,发光度的减弱也在太阳活动的世纪周期中有所体现。于是科学家预测,到21世纪中叶,地球上将会出现一个小冰期。
至于说到人们经常念叨的“变暖”理论,“冰期说”的科学家认为“变暖,,很正常。通过对太阳发光度变化的分析,地球确实曾因为太阳活动而出现全球变暖。在20世纪,太阳的半径和发光度都在增长,结果导致全球年平均气温高出0.8摄氏度。就是这个0.8摄氏度,让气候学家敲响全球变暖的警钟,并把“罪名”归到了温室气体头上。然而现在,由于太阳活动的减弱,年平均气温正在缓慢下降。不过,地球人在2012—2015年之前还感觉不出总体气温的下降,下一轮的最冷时期得到2050年才会到来。一开始温度下降会非常缓慢,预计几十年后,世界上海洋的水温将下降l度。这看上去似乎微不足道,但已足够让格陵兰岛生成新的冰川。俄罗斯北部的气温也会下降。这种全球变冷只对赤道附近的居民影响不大。.
俄罗斯地球物理学家从最近的7500年的地球历史中找到了18次全球变冷过程的证据,那都是太阳活动最弱时期。早在1645年到1705年,整个欧洲、北美和格陵兰岛就曾出现过全球变冷现象。当时的全球气温下降了l~2摄氏度,之后又发生了全球变暖。因此这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未来的21世纪中叶,预计也将会发生类似的全球变冷现象,但这次时间不会拖得很长。
全球气候趋势是变暖还是变冷,科学家对此意见不一。支持全球确实在变暖的人认为,地球目前正处于两个冰期之间的间冰期,而且地球在此次间冰期“滞留”的时间已有9000多年,比过去的间冰期时间都长,这说明从长期看,地球处于全球变暖的时期。几百年来的测量结果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地球表面越来越变暖和,尤其是最近几十年,变暖趋势非常明显。另一批科学家则认为,整个地球的气象是非常复杂的,不能轻易下结论说地球在
变暖还是在变冷。比如,地球表面不均衡的变暖(高纬度地区更为明显)将导致了大气环流的改变。一旦中纬度地区地域性的风力变弱,北极地带的冷空气就有可能南下。寒流滞留在南方的时间会更长,因为环流强度已变低。而一旦天气转暖,便会出现一系列的极端现象,比如说,降雨的不均匀性便会出现,有地方一个月的雨量会在一天内下完,很可能这些地区到了夏天叉会出现干旱。所以这些科学家觉得,地球完全可能处于长期变暖,但是短期变冷的状况。新冰期即将到来的说法,与地球总体变暖趋势并不矛盾。
1.在气候变暖的今天,有不少气候学家却在异口同声预言“新冰期”即将到来。下面不能支撑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人类7500年的地球历史中,18次全球变冷都是太阳活动最弱时期。
B.太阳目前的状态是发光度在减少,而且还会在下几轮11年周期中继续下去。
C.由于地球的升温具有惯性,所以我们还感觉不到温度的下降。
D.地球处于两个冰期之间的间冰期时间已有9000多年,比过去的间冰期时间都长。
2.综合全文,关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的问题,作者赞同下列哪一种观点
A.地球气候逐渐变暖,1000年后地球将迎来洪荒。
B.地球气候正逐渐变冷,到2l世纪中叶,地球上将会出现一个小冰期。
C.整个地球的气象是非常复杂的,不能轻易下结论说地球在变暖还是在变冷。
D.地球处于长期变暖但是短期变冷的状况,所以无所谓冷暖。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影响地球上气候变化的因素既有太阳辐射的影响,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
B.地球气候总处在“变冷一变暖一变冷”周期性的变化之中。
C.地球温度变化即使是微小的1度,也会对全球任何地方产生巨大的影响。
D.地球一旦由冷变暖,将会出现一些极端的天气现象。,
4.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信息门;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阳发光度在减少,所以太阳的半径也在缩小。
B.地球的温度无论是升高还是降低,变化应该是比较缓慢的。
C.地球温度的升降虽然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但与太阳周期变化的时间是不同步的。
D.从地球经历的几次“间冰期”来看,某前的间冰期最长,而且地球今后的“间冰期”会越来越长。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题。
雨中登滕王阁
熊召政
登高骋目,总以晴好的天气为宜。遗憾的是,此刻我登滕王阁,周遭是一片淅沥沥的雨声。5月下旬,江南开始进入梅雨季节,站在滕王阁的七层之上,但见槛外浩茫的赣江,罩在濛濛的烟雨之中,虽然胭脂色的波浪显得湿润,但江的对面已是模糊一片,而飞阁之下车水马龙的十里长街,除了喇叭声的清脆,一切,也都幻化为浮动的剪影。
但我仍觉得,眼下这雨中的凭栏,乃是别一番感受。虽然见不到落霞孤鹜、秋水长天,但雨来风掠,雾卷云飞,更平添了登临者怅然怀古的思绪。
在滕王阁的楼下,正准备登临时,有人说“这是一个假古董”。言下之意,既为赝品,你何必登上这水泥浇铸的楼梯?
是的,昔日的滕王阁早已倾圮,眼前的这一座,是1989年动工修建,历时三年而成。比之旧制,它更加峭拔,也更加壮丽。珠帘晃动在天阙,檐马叮咚于青空。置身其中,哪怕是烟雨如潮飞云似梦,你依然会有那种望尽中原百万山的感觉。
中国的古建筑,都是砖木结构。它的好处是质朴、浑厚,沉静中透出空灵的禅意。人住在里面,若饮酒,则窗牖的花影可以助兴;若弹琴,则木质的板壁可以让弦音更加柔和。但是,砖木结构的建筑,特别是使用了太多的木材后,不但易燃,而且耐腐性也很差。那些著名的亭台楼阁,保存百年尚且不易,何况它们的建筑年代,非唐即宋,都在历史的烟雨中浸泡了千年呢!就说这座滕王阁吧,自公元653年即唐永徽四年建成以来,已经历了将近14个世纪。无论是霜天画角下的铁骑,还是暗夜秋风中的野火,都不可避免地一次次侵蚀它、焚毁它。所有香艳的记忆,其尽头都不可避免是一把劫灰。滕王阁首建至今,已经历了数十次的毁灭与兴建。除了初唐的王勃,登临层榭并为之留下千古美文,是正宗的滕王版的楼阁之外,自他之后的韩愈,自韩愈之后所有的文人骚客,所吟咏的滕王阁,都是在歌颂赝品。
这些年来,各地的名胜古迹都在恢复,这是民族复兴的特征。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人,若只能“苟全性命于乱世”,则哪里还有可能恢复名胜呢?乱世逃命,盛世建楼,这都是历史的必然。眼前的滕王阁,虽然是假的古董,但却是真的名胜。王勃的美文已经成了千古绝唱,我们岂能让他的满纸珠玑无法印证,让后来人徒生惆怅呢?因此,南昌不能没有滕王阁。它的千百年来的每一种版本,都不是赝品,都是南昌人在不同时代的不同机缘以及不同风情的真实写照。
如今,我站在最新版的滕王阁上,在枇杷黄连叶青的季节,眺望变幻不定的江山风雨图,沐浴天地间流动的勃勃生机,心情便如茶烟深处的月色,那份诗意,那份惬意,想压抑都压抑不住了。
滕王阁留给我的记忆,一直与歌舞有关。盖因修建此阁的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二个儿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生长于钟鸣鼎食的帝王之家,李元婴的手不必磨剑,却可以捉捏彩笔,绘出人间的富贵。据传,李元婴擅画蛱蝶,阁中留有他的《滕王蛱蝶图》,满眼风华、一片缤纷。当然,李元婴的耳,也听不到杀伐之声,他生命中的岁月,被一场又一场的歌舞填满,脂粉气、楚腰身、霓裳曲,使他贪欢、使他迷醉、更使他对国计民生了无兴趣。
据说,李元婴从苏州刺史的任上迁转洪洲都督,就因为任职不专,或可套用近时语,即因为执政能力的低下。在南昌,他又因“数犯宪章”再次被贬,谪置滁州。看来,称他风流王爷完全称职,若以官身评判,他恐怕只沾得上一个“庸”字儿了。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南唐李后主,论当皇帝,他只是庸君,论诗人,他却高居上游。这李元婴同样如此,他若不当官,而专心致志当一名歌舞团的导演,必定完全称职。
李元婴自苏州迁来南昌,走的虽是贬谪之路,仍不忘声色。他从苏州带了一班伎会前来,于是,这赣江边上的南昌故郡,平添了夜夜笙歌。
李元婴好游冶,莱日来到章江门外的荒阜,面对茫茫江水,他突发奇想,让随从在榛莽中治酒席,起歌舞。燕麦兔葵之中,离草荆棘之上,怎搁得住弱不禁风的舞衣?于是,诌其事者,投李元婴所好,在这岗峦之上建起一座高阁,这便是滕王阁的由来。登临送目俯瞰江山,只是它的附属功能,开绮筵,演歌舞,才是建阁者最初的动机。
于今,风流的滕王早已灰飞烟灭,但阁上的歌舞却一直不曾消歇。远古的吴趋曲,盛唐的柘枝舞,虽然不再演绎,但我在这阁上,却听到更为古老的编钟,以及渗透了赣南风情的《十送红军》,这熟稔的旋律,立刻让我想到这槛外的苍茫河山,曾经是红旗漫卷的苏区。更由此感叹,没有这一片土地,没有这一片土地上浴血奋战的人民,今天,我们就不能在这滕王阁上,欣赏到令人陶醉的盛世歌舞。
13.文章第3段,从全文看,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14.“眼前的滕王阁,虽然是假的古董,但却是真的名胜。”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5.“雨中登滕王阁”,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概括作者的感情变化脉络。为什么说“南昌不能没有滕王阁”?
16.文中用较大篇幅追述滕王李元婴建造滕王阁的历史,作者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天然气之战”已在全球展开
天然气已成为一种更加环保、便宜以及相对来说较容易获得的石油替代品。美国、欧盟各国、中国和印度等世界能源消耗大国正在为争夺天然气资源展开较量。
问题是,美国和印度,以及日本和欧盟各国离主要产气国都有些远,天然气蕴藏量比较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有伊朗、卡塔尔、也门、俄罗斯、中亚、尼日利亚、安哥拉和委内瑞拉。这些产气国的政局大都不太稳定,而所产天然气又不得不经过某些动荡和危险的地区。
中国和印度一直在迅速与这些国家建立密切联系,以满足将来的需求,美国试图在亚洲与自己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取得平衡。经过旷日持久的谈判,印度与伊朗签订了一项价值220亿美元的协议。印度还与卡塔尔签订了一项购买液化天然气的协议。
不过,竞争将变得更激烈。随着各经济大国石油的消费继续多于它们所生产或者进口的石油,一场全球能源危机行将发生。据估计,到2025年,现在全球每天840亿桶的石油需求量将增长至1 210亿到1 300亿桶。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中国和印度也不得不进口大量原油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汽车需求。印度原油70%依靠进口。在这一背景之下,就不难理解美国为什么要极力反对修建拟议中的全长2 575公里的从伊朗经由巴基斯坦到印度的输气管道,尽管这三个国家宣称已就此事达成共识。
尽管新德里和伊斯兰堡在其他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双方一直在设法促成这一项目。伊斯兰堡每年光过境费就可以收取7亿美元。
试图重振大图雄风的俄罗斯对修建这条天然气管道表现出兴趣。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长维克托·赫里斯坚科说,他希望伊朗和巴基斯坦能支持与俄罗斯分担项目风险的设想。
鉴于印度与伊朗的微妙关系,新德里一直尝试把沙特阿拉伯作为备选方案来接触。伊朗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中仅次于沙特的第二大原油生产国,其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二。新德里还试图修建从缅甸经孟加拉国至印度的天然气输送管道。修建这条管道的原则性协议已经达成。
近来,包括印度在内的许多国家还积极发展核能,以减少对天然气和石油的过度依赖。印度去年7月与美国签署了内容广泛的核协议,而巴基斯坦方面的报道暗示,该国正在商讨未来10年从中国购买至少6座核反应堆。此外,芬兰计划修建世界上最大的核反应堆,以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
去年,美国总统布什说,美国将鼓励中印提高石油利用率。他说:“帮助印度和中国等国家变成更有效的石油使用者,符合我们的经济利益和国家利益。这有助于缓解全球石油供应压力,缓解美国国内的价格压力。”
(选自《参考消息》2006年1月9日,有删节)
10.下列不属于“世界能源消耗大国为争夺天然气资源展开的较量”的一项是()
A.中国和印度一直在迅速与主要产气国建立密切的联系,以满足将来的需求。
B.美国极力地反对修建拟议中的从伊朗经由巴基斯坦到印度的远程输气管道。
C.巴基斯坦虽然和印度有其他分歧,但也在设法促成伊印输气管道修建项目。
D.印度不仅与两个产气国签订了协议,还拟修建从缅甸至印度的天然气管道。
11.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合的一项是()
A.世界能源消耗大国离主要产气国都有些远,而产气国所产的天然气又不得不经过某些动荡和危险地区。
B.中国和印度为满足不断增长的汽车的需求,不得不进口大量原油,其中印度在这方面的进口量为70%。
C.俄罗斯为重振大国雄风,希望伊朗和巴基斯坦能支持与其分担修建伊印远程输气管道项目风险的设想。
D.因为沙特阿拉伯是石油输出国中的第一大原油生产国,所以印度一直尝试把沙特作为备选方案来接触。
12.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各个经济大国石油的消费多于它们所生产或者进口的石油,爆发全球性能源危机是必然趋势。
B.鉴于全球每天石油需求量已增至1 210亿到1 300亿桶,天然气已成为相对较易获得的石油替代品。
C.积极发展核能,可以减少对天然气和石油的过度依赖,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全球能源危机问题。
D.随着天然气资源竞争的加剧,各国为了保护其自身的利益,一定会全盘接受布什那样的外交语调。

阅读下文,完成7、8题。
二百年前的4月2日,丹麦城市欧登塞的一个穷鞋匠家里降生了一个男孩。这是一个贫苦的家庭;全家挤在一间房子里,经常挨饿,但拥有几本书——《圣书》《一千零一夜》和霍尔贝尔的喜剧。这个男孩在专门为穷孩子设立的学校学习贸易,但梦想着从事戏剧行业。他给木偶缝制纸衣;每当城里来了剧团,他总在剧场门口流连;他会唱歌,有钱人请这个衣衫褴褛的孩子在晚宴上演唱,他们拿他取乐,称他为“欧登塞的夜莺”。
男孩知道他们心怀恶意,但他渴望成功。父亲去世后,他一筹莫展,于是独自到哥本哈根闯荡。剧场老板断言他没有前途。他向别人哀求,却处处碰壁。最后,同样出生贫苦的作曲家魏泽帮助了这个饥寒交迫的孩子,出钱让他租了间房子。他当时年仅十四岁,在接下来的三年里,他埋头写作,想方设法争取上台表演的机会。后来,另一位保护人送他去读书。他在学校里经常受人欺负,而且被禁止创作童话,但他学会了运用语言,能熟练地驾驭丹麦资产阶级特有的那种轻快讽刺的语言。
不过,上学前的那段经历对他影响至深。那是一种毫无乐趣可言的贫困生活,他只能从精彩的文学作品中得到慰藉,他渴望美,并伴随着孤单无助的痛苦。他终生都在运用这些动人心弦的主题。
这个男孩就是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7.阅读上文,指出画线句子的含意。
8.下面一段文字中说“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原因是什么?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子阴深处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作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阅读下文,完成第4题。
新世纪,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在“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一片声浪中,我们一定要头脑清醒,一定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物质生产始终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进程中工业化阶段不可逾越,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当前经济的主导产业仍然是制造业。制造业是指对原材料(采掘业的产品及农产品)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的工业的总称。我们要依靠制造业为人民提供各种生活用品,提供工农业所需要的生产资料、服务业的各种手段、基础设施所需要的各种装备、国防所需的各种武器、科技发展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以及保证人民健康所需的各种医疗仪器和药品,提供精神文明建设所需的物质条件等等。
4.下列关于“制造业”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障人民日常生活用品供应,为工农业生产提供生产资料。
B.生产基础设施所需要的各种装备和用于国防事业的各种武器。
C.提供用于科学研究的仪器、设备以及治病救人的药品和医疗仪器。
D.创作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的、引导人们健康向上的文学作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