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曲线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中国西南某区域石漠化、环境人口容量、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的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该区域最不可能是 ( )
A.地表崎岖,峰林广布 |
B.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 |
C.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
D.多溶洞、天坑等,旅游资源丰富 |
图中曲线②先升后降的主要原因是 ( )
A.上升:植树造林;下降:砍伐森林 |
B.上升:环境改善;下降:生态破坏 |
C.上升:人口增长;下降:计划生育 |
D.上升:科技进步;下降:资源减少 |
下图是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我国四个区域。据图回答以下问题。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划分的自然指标是()
①降水量②积温值③蒸发量④大气湿度
A.③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甲、乙区域分界线的东段,具有的地理意义还有()
①我国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②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③我国1月0℃等温线位置④我国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完成以下问题。下列关于区域类型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都是按单一指标来划分的 |
B.区域划分是在地理整体性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 |
C.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客观上并不存在 |
D.由于人们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
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边界 |
B.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
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和下列哪些过程有关()
A.ab | B.ac |
C.bd | D.bc |
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影响是()
①纬度较高地区农业增产②将导致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融化增加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④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小实验:(如下图准备装置)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温度计上原来显示温度相同)。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同样长时间下,装CO2的温度比较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
A.酸雨污染 | B.温室效应 |
C.大气污染 | D.臭氧层破坏 |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①大量燃烧矿物能源 ②过度砍伐森林 ③过度发展核电 ④火山喷发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下列不属于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是()
A.多使用清洁能源 | B.防止森林火灾 |
C.人工降雨 | D.植树种草 |
读下图“最近100年来海平面的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根据图中海平面上升曲线,近100年来世界气温()
A.呈直线上升趋势 | B.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 |
C.变化不大 | D.总体上有下降的趋势 |
人类的下列做法中,对缓解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
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设备,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 |
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
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 |
D.加强国际间合作,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