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一游客在列车上拍摄的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太阳能发电的景观图片,图中的箭头表示列车行进方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该游客在拍摄图片时,火车的行进方向是( )
A.东北 | B.东南 | C.西北 | D.西南 |
此刻,火车上的游客看到火车正前方,一轮红日正缓缓落下地平线,则此季节( )
A.滨州正值小麦收获季节 |
B.北半球昼短夜长 |
C.巴西热带草原一片枯黄 |
D.此时尼罗河正值汛期 |
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判断小题。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中 ② 国最可能的是()
A.印度 | B.德国 | C.日本 | D.中国 |
图中属于人口增长模式中“低—低—低”模式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小题。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
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水分 | B.光照 | C.土壤 | D.热量 |
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丘陵上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网密布。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A.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 B.陆地环境的差异性 |
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 | D.自然景观的差异性 |
读图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小题。左上图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 | B.沙丘 | C.冲积扇 | D.沙丘 |
右上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 | B.风力堆积 | C.风力侵蚀 | D.流水沉积 |
2012年11月5日,我国“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广州启程前往南极执行科考任务,于11月27日穿过了气旋高度密集的西风带,然后驶入浮冰区(浮冰是大陆冰川断裂后滑入海洋里形成的)。这次航程计划于2013年4月返回上海。回答小题。 “雪龙号”11月27日前后穿过的风带和所经海域的洋流正确组合是图2中的()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雪龙号”穿过气旋高度密集的西风带时,最可能遇到的海况天气是()
A.风大浪高 | B.晴空万里 | C.风平浪静 | D.风雪交加 |
“雪龙号”返回上海时()
A.赤道上的白天比夜晚长 |
B.重庆日落 方位大约是西北 |
C.南极大陆全部进入极夜 |
D.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期 |
关于浮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浮冰出现频率最大的季节在冬季 |
B.浮冰面积缩小会使海水盐度升高 |
C.浮冰只可能在南极附近海域出现 |
D.浮冰融化后陆地面积可能会缩小 |
2013年1月华北地区连续数天出现灰霾天气,灰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据此回答小题。造成本次灰霾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 B.暖锋 | C.强低压 | D.弱高压 |
造成我国灰霾天气越来越严重的原因主要有()
① 机动车辆的增多
② 高能耗工业比重大
③ 冬季燃煤取暖
④ 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