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赀(资或财)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蜀地商品交易居全国之首 | B.民间私发纸币存在弊端 |
C.铁钱已基本被纸币所取代 | D.“交子”由政府首先发行 |
有史学家评说黄宗羲思想“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道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下列黄宗羲思想中属于“新见”的是()
A.民本思想 | B.保留君主制 |
C.工商皆本 | D.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B.限制君权 |
C.天下为主,君为客 | D.民为邦本 |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再到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这一时期思想界活跃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
B.西学传入中国、儒学受到批判 |
C.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
D.自然经济解体、重农抑商破产 |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学的正统思想 |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A.建立一家之法 | B.法律是由人来定的 |
C.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 | D.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