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好句段,细细思量。
(1)这时护士跑过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随即,他走进手术室,用教训的口气说:“年轻人,在这里要听从医生的指挥!”
①听了护士的话,沃克医生的眉毛为什么扬了起来?
②病人为什么会拒绝使用麻醉剂?
(2)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上的白垫单,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从这段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些什么?
(3)沃克失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你是军神!”
①在沃克医生的眼中刘伯承是 ;是 ;是 。
②沃克医生为什么会这样称赞刘伯承?
课文中总有些细节能打动我们的心灵。
燕子去了,有的时候;杨柳枯了,有的时候;桃花谢了,有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按原文填空。
(2)“枯”是()结构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枯”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失去水分。②没有生趣;枯燥。③肌肉干瘪。“杨柳枯了”的“枯”应取第()种解释。
(3)短文中应加的正确标点是()(只填序号)
A ,??,? B :??:?
C 。??。? D !??!?
(4)请你写出下面句子的含义:“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
1984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
一天早上,父亲正在舱里用腰刀削苹果,船却突然剧烈地摇晃起来,父亲不慎摔倒时,刀子扎在他胸口。人全身都在颤,嘴唇瞬间乌青。 8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父亲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
以后三天,父亲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儿尚不能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都比上一分钟更衰弱、苍白,他远眺海平线的眼光是那样忧伤。
抵达的前夜,父亲来到女儿身边,对女儿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女儿不解地问:“可是明天就要见到她了,你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他笑了,俯身在女儿的额上深深留下一个吻。船到纽约港了,女儿一眼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认出母亲,她喊着:“妈妈!妈妈!”就在这时,周围忽然一片惊呼,女儿一回头,看见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霎时间染红了整片天空……
尸解的结果让所有的人惊呆了:那把刀无比准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他却多活了三天,而且不为人知。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因为创口太小,使得被切断的心肌依原样贴在一起,维持了三天的供血。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医学会议上,有人说要称它为大西洋的奇迹,有人建议以死者的名字命名,还有人说要叫大神迹……“够了。”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医生,须发俱白,皱纹里满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声大喝,然后一字一顿地说:“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不为人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洞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心阅读,一起来体会题目“父亲”所包含的意思。
①“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一句中的“这”指_____________;说“这”是“奇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画出父亲有意隐瞒受伤的句子,再说说父亲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抵达前夜,父亲为什么这样说?
(3)老医生为什么把这个奇迹称为“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片段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时,身边放一本字典。要知道字典就是无声的老师, 遇到“栏路虎”,便去请教它。( )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页約空白处记下生字的读音和意思。( )你一时读得高兴,想一口气读下去,( )可以先用铅笔把生字圈下来,待读完一个段落,再回件头来一个一个地从字典中去查找。
字要记得牢固,必须勤查字典。不少同学有这样的体会:在阅读中遇到一个生字,当时查字典,自己觉得已经掌握。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记忆又模糊了,于是再查字典。这样,经过多次反复,生字终于变成了熟字。由此看来,要扫除“拦路虎”,勤查字典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1)请你为短文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题目。()
A.读书莫放“拦路虎” B. 怎样读书 C.勤査字典
(2)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由此看来”中的“此”指什么?请用画出文中的有关句子。
(4)在第1、第2两个自然段中各用“一”画出中心句。
(5)文中的“拦胳虎”加上引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读书时应怎样对待“拦路虎”?用文中的四个字回答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所见》的最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贾岛反复推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________,________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________,________。
(4)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 ________,又________;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________,________的蝉尾就出来了。整个动作配合得________。
(5)在本册学过的课文中,我最喜欢的课文是 《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
蚂蚁
同学们,你们了解蚂蚁吗?
蚂蚁吃大虫才有趣呢!一群蚂蚁拖来了一条大青虫,到了洞口,怎么也拖不进去。于是,他们就在洞口集合一起会餐了。他们不咬青虫的皮,却专啃青虫的嘴,有的还从青虫的嘴里钻进去。第二天再看,洞口的大青虫就剩下一张皮了。
有的蚂蚁还不怕死!
有一次,在非洲一个旅游景区的山坡上,突然燃起了大火,把一大群蚂蚁团团围住了。人们都替它们惋惜。一个人叹了口气说:“ 火这么大,这群蚂蚁必死无疑!”没想到,这群蚂蚁就像训练有素的士兵一样,顷刻间,迅速围拢在一起,形成一个圆球,迅速地向大火外围滚去。此时,火势越来越猛。火舌把蚂蚁的外围烧得啪啪作响,一股蚂蚁被烧焦的浓重的糊味随风飘来。但是,令人惊异的是,蚁团外围的那些已经被烧焦的,并没有散开,脱离球体,还是紧紧地聚集在一起,蚂蚁自始至终是一个整体,他们在用自己的身体掩护着球体里的同伴,以避免烈火烧到他们的身上。
就这样,蚂蚁不停地从熊熊烈火中滚过,最后,终于掉进了一个小河里,腾起一股巨大的烟雾。
结果,蚁团外围的蚂蚁被烧得体无完肤,但是里圈的蚂蚁们却由于外围蚂蚁的掩护安然无恙,保住了生命。
(1)文章中如果有不认识的生字,使用字典,你该怎样去查?如“避”字,应查( )部,再查( )画。(1分)
(2)请写出“聚集”的两个近义词、两个反义词。(2分)
聚集——近义词( ) ( )
反义词( ) ( )
(3)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的意思来写的?请在句子下面画“—— ”。(1分)
(4)从文中找出四个你喜欢的成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文章中一个打比方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亲眼看到了这么令人感动的情景,你想对这些勇敢的小蚁说些什么呢?请写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