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 B.染色体组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
C.染色体组只存在于体细胞中 | D.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消失 |
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 B.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
C.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 D.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
如图所示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细胞分裂图像中不属于BC范围内的是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右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此操作模拟了:①等位基因的分离 ②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③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④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采用的技术手段。下面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可以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处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而在核糖体处则检测不到 |
B.将果蝇精原细胞中的DNA都用32P标记,然后放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所得到的4个子细胞中一定都含有32P |
C.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一定不含18O,而尿液中有H218O |
D.赫尔希和蔡斯用噬菌体去侵染分别用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证明了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
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数量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生长发育中产生的神经细胞是过量的 |
B.细胞凋亡能够调节细胞数量 |
C.神经细胞能够存活下来可能与足够的生存因子有关 |
D.此过程与基因表达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