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
①1866年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 ③类比推理法 |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 ③假说—演绎法 |
D.①类比推理法 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 |
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引起SARS和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均无细胞结构,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
B.草履虫、变形虫等均能完成摄食、运动、反射等生命活动 |
C.人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均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
D.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 |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既层层相依,又有各自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分子都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
B.每种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 |
C.池塘中的水、阳光等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
D.草原上的羊属于种群层次 |
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胞吞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
A.②⑤ | B.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②③⑤⑥⑦ |
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需要Ca2+参与,下列有关突触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可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
B.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
C.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内,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
D.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突触后膜无膜电位变化 |
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发挥作用时,必须有抗体的参与 |
B.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
C.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 |
D.记忆细胞可与再次入侵的病原体结合,从而直接抑制病原体的繁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