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
1970年,美国的玉米由于受到一种叶菌的危害而严重减产。后在墨西哥发现了对这种病菌有抗性的植物,从而为改良玉米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这一事实体现了野生生物的
A.药用价值 | B.间接使用价值 |
C.科学研究价值 | D.潜在使用价值 |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只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
如图所示为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 |
B.植物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三营养级 |
C.若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的总能量为m1,鸟的总能量为m2,则M=m1+ m2 |
D.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占一半,则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55A |
下列各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间因某种关系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对其正确的认识是:
A.寄生关系结果是“同生同死” |
B.竞争关系可致使劣势种灭绝,以利于优势种得到更多的资源和空间 |
C.捕食关系捕食者和被铺食者的数量结果达到动态平衡 |
D.竞争关系结果是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不会淘汰其中一方 |
用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该栎林能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