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公报显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
材料二:表
我国第四次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最多的五省区的部分人口数据表(单位:万人)

 
第四次人口普查
(1990年7月1日)
第五次人口普查
(2000年11月1日)
第六次人口普查
(2010年11月1日)
四川省人口
10722
8329
8042
河南省人口
8551
9256
9402
山东省人口
8439
9079
9579
江苏省人口
6706
7438
7866
广东省人口
6283
8462
10430

 
(1)造成我国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
A.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          B.迁移流动人口增加
C.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            D.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
(2)与其它几个人口大省相比,广东省人口数量变化有什么特点?请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以及对广东省的影响。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沿北纬60°线所作的某月平均气温和气压水平分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两图表示的是北纬60°线月平均气温和气压的变化。(1分)
(2)由图可知,经度附近气温最高,这是因为受的影响;气温最低处的经度约为,这里低温的原因是
。(4分)
(3)a点的气温(高、低)于两侧的同纬度地区,表明该区域是 (海洋或陆地);b地所在的气压中心名称是,受它影响,此时印度半岛吹季风。(4分)
(4)图中两条曲线的相关性为。(1分)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读下列图表,回答有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下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

材料二 下表是上图中A、B、C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

年份









粮食总产量(亿吨)
粮食播种面积(亿公顷)
粮食单产(吨/公顷)







全国
A、B、C
三省
东北
三省
全国
A、B、C
三省
东北
三省
全国
A、B、C
三省
东北
三省

1985
3.79
0.76
0.36
1.09
0.17
0.13
3.84
4.47
2.77
2005
4.84
0.81
0.74
1.04
0.15
0.16
4.65
5.40
4.63

(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天气状况。(2分)
(2)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A、B、C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什么变化?据表说明A、B、C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
(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2分)
(4)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3分)

读图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继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又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总体规划》,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工业园、德令哈工业园、乌兰工业园、大柴旦工业园等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构建以盐湖化工为核心的六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体系,形成资源、产业和产品多层面联动发展的循环型产业格局,争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废水、废气、废渣等“零”排放或者是最少的排放。
材料二 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7种,其中钾、镁、锂、锶、芒硝、石棉、电石级石灰岩等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许多矿产资源间的关联度极强,综合利用率高。

材料三 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1)读“柴达木盆地示意图”,图中字母A-D代表的地理事物是:(2分)
A矿产地是:; D处是:山脉。
(2)读“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回答:(4分)
①填出图中甲、乙两处的工业部门:甲.;乙.
②示意图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做法有哪些?
(3)该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还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2分)
(4)生态农业是发展的八大循环体系之一,这里发展种植业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2分)

图1为“我国西北某地区土地资源及聚落分布图”,图2为“两条河流径流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0分)

(1)图2中(甲或乙)图所示河流与c河流的径流量年变化类似,该河流的最主要补给水源是。(2分)
(2)b湖为咸水湖,主要参与了水循环中的循环;近年来b湖逐渐萎缩的主要原因有
。(3分)
(3)导致图1中绿洲呈楔形伸入沙漠的主要因素是;形成古城附近雅丹地貌(如图3所示)的地质作用是。(2分)
(4)a地能发展成较大聚落的主要条件有哪些?(3分)

冬天漫漫,春天还远,下图中A地区位于世界两大裂谷带之一的攀西大裂谷上,却冬天胜似春天,被称为四川的“三亚”,它就是攀枝花。这里有富甲天下的矿产资源,浓郁的民族风情,而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冬日三绝”,即内陆同纬度地带最温暖的阳光,生长时间最快的密集鲜花和罕见的温泉。根据以上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图中,A处温度范围是多少?描述图中等温线的大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3分)
(2)据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解释该地拥有“内陆同纬度地带最温暖的阳光”的原因。(4分)
(3)请评价当地经济发展的条件。(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