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清廷派遣五大臣出使西洋考察政治。五大臣在考察报告中提到德国时说:“德国以威定霸……立国之意,专注重练兵。故国民皆有尚武之精神,即无不以服从为主义。……其人民习俗,亦觉有勤俭质朴之风……盖其长处,在朝无妨民之政,而国体自尊;人有独立之心,而进步甚猛。”材料反映五大臣对德国政治制度的态度是( )
| A.赞赏,德国保留了专制主义传统且成为强国,这是清王朝向往的 |
| B.否定,让国民尚武、“无不以服从为主义”,有违中国传统礼教 |
| C.否定,国民享有参政权利“有独立之心”,不利于加强专制统治 |
| D.赞赏,德国用武力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富强,并在一战中取得主动 |
史学家认为,“14到16世纪的西欧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其中“人”被发现始于
| A.文艺复兴 | B.新航路开辟 | C.宗教改革 | D.启蒙运动 |
“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 B.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
| C.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 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
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新”的含义是
| A.开始实事求是地说明事物的内在原因和本质 |
| B.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上 |
| C.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
| D.创立了逻辑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从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到莎士比亚“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其共同主旨不包括
| A.反对以神为中心 | B.提倡以人为中心 |
| C.肯定人,肯定人性 | D.反对神权和专制主义 |
明清之际,思想界异常活跃,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进步思想家,他们对儒家思想批判吸收,对时政提出自己的看法,形成以顾炎武为代表的
| A.重农抑商思想 | B.民贵君轻思想 |
| C.自由平等思想 | D.经世致用思想 |